首页>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心脑血管>中风>正文

中药调理脑中风后遗症 艾灸药膳食疗

脑中风后遗症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后仍存在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吞咽困难、精神及智力的异常、一侧肢体麻木萎软(动则乏力、久卧在床)或痉挛(常见的上臂“挎筐”、下足“内翻”)等。
 
中医称本病为“痿病”“偏枯”,概因其“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阻络,半身不遂”,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
 
临床上这一类的病人很多,大多数人都缺乏脑中风后续康复治疗的概念,觉得急性期治疗之后,剩下的就是在家卧床将养了,其实不然,度过急性期之后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才是重点。
 
 
针刺治疗
我们在临床上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有一个总的针刺原则,那就是“循阳经”取穴,其中又以“手足阳明经”为重,因为《黄帝内经》提及“治痿独取阳明”。
 
手阳明经归属于大肠,足阳明经归属于胃,两者组成运化代谢的体系,把我们摄入食物中的精华吸收,糟粕排出,因而阳明经富含气血营养,对属于“本虚”的“痿病”而言,有良好的滋养补益效果;另一方面来说,部分患者表现出的上臂“挎筐”、下足“内翻”是由于阴经侧的屈肌痉挛收缩造成的,因此选择增强阳经侧的伸肌力量来拮抗屈肌牵拉,扶阳以制阴亢,打通“标实”的瘀滞,平调阴阳。
治疗时多选择焦氏头针配合体针,主穴为:头针运动区,头针感觉区,肩髃、肩髎、曲池、八邪、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丘墟诸穴。如有口眼歪斜,配四白、地仓、合谷;如伴情志神志异常,加神庭、头临泣;如有失语呛咳,配金津、玉液、廉泉。
在门诊治疗中,我还经常建议患者家属记住在针刺过程中所选取的穴位,待患者返家后,可由家属对这些穴位从上至下依次点按,每日2~3遍,以指代针,增强后续效应,加速康复进程。
 
艾灸疗法
 
艾灸是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在穴周燃烧艾叶制品(艾条、艾炷)所产生的温煦感,起到推动局部气血运行、打通瘀滞、平衡阴阳的作用。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偏瘫侧肢体无力,需要长时间卧床,久卧伤气,气不运则血不行,气血运行迟缓,容易产生痹阻肿胀,如比较常见的肩手综合征(RSD),即病人患手突然出现浮肿疼痛并伴肩关节疼痛,进而导致手部功能受限。
 
对这一类患者,我们多采用艾灸疗法进行治疗,因为脑中风患者多伴有痛觉、温度觉减退,对灼烧疼痛感反应不灵敏,为了安全,治疗可采用艾条悬灸法。
在肿胀疼痛局部进行回旋灸(往复回旋类似画同心圆)或雀啄灸(一上一下类似小鸟啄食),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可以很好改善循环,减轻病痛;对于部分由肌张力增高引起的痉挛性疼痛,通过对屈肌经筋结点处(即肌腱)进行艾灸,可以很好缓急止痉;此外,艾灸还有助阳扶正的作用,灸百会、关元、足三里等强壮保健穴,可提升正气对抗病邪的能力。
 
 
中药调理
 
中风后遗症病位在脑,病机为气血逆乱、脉络阻滞、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使用中药调理时,要注重益气活血通络,平衡脏腑气血。
 
补阳还五汤始见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半身不遂的名方,方中大量使用生黄芪以补益正气,气行则血运,逐五脏间恶血,同时还能承载其他药物运行周身;当归尾破血而不伤血,专治积滞肿痛;川芎活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引药上行于头脑;地龙即动物药材蚯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具有活络通经、周行一身之血的作用,可用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余者桃仁、红花、赤芍均有通血逐瘀之效。全方7味药,攻补兼施,共奏补气活血之效。目前市面上有补阳还五颗粒、补阳还五口服液等多种剂型方便选择。
 
除了补阳还五汤,门诊还经常有患者来咨询大活络丸和小活络丸对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有人认为两者仅仅是剂量规格不同,将其混为一谈,导致错误用药。
 
小活络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仅有6味药,主治风湿痹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而大活络丸出自《兰台轨范》,由50余味药物组成,主治脑中风后遗症(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中的痰浊壅滞型,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功用相异,希望患者朋友们可以合理选择用药。
 
康复护理
 
1
运动功能
 
中风后遗症最常见的就是一侧肢体的瘫软无力或痉挛强直,为了避免废用性肌萎缩及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上经常建议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被动、主动运动训练。
 
被动训练多应用于脑中风后遗症早期,主要由护工或者家属帮助患者活动肌群,患者以意念配合(患者的自主康复意识十分重要),包括肩、肘、腕、膝、踝关节的屈、伸、内外旋转活动,每日2~3次,动作要均匀柔和,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操作,避免过度牵拉脱位;
 
主动训练包括坐位平衡(应逐渐坐起,避免体位低血压)、穿脱衣物(锻炼上肢力量及精细动作,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站立位及行走训练(锻炼下肢力量及迈步重心转换,初始阶段可借助扶持)等。
 
2
言语功能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中风患者经常出现言语及吞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的功能训练非常必要,包括开闭口、伸卷舌、鼓腮吹气、吞咽口水、发音锻炼(从简单音节开始,循序过渡到句子、诗歌的朗诵),此过程比较枯燥,注意要不断鼓励患者,提高积极性。
 
3
心理健康
 
脑中风病人由一个健全人变为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的人,必然有巨大的心理落差,在门诊经常听到患者抱怨,为何自己罹患此种疾病,存在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等多种负面情绪。对这些不良情绪我们需要及时地疏导,可以通过轻抚、握手等动作进行安慰。
 
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播放中医五行音乐进行音律调节,其中木行(属肝)和水行(属肾)音乐的轻柔和缓对患者的急躁、失眠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火行(属心)和金行(属肺)音乐节奏明快活跃,可以调节病人的抑郁、恐惧、绝望;对因焦虑造成脾胃功能失调的患者,让其倾听厚重的土行(属脾)音乐,大有裨益。
 
药膳食疗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常伴“三高”,宜清淡饮食,多食新鲜果蔬,同时还要兼顾营养丰富,鱼、肉、蛋、奶亦不可缺,因此合理搭配十分重要。中医自古就有以食为药的传统,寓疗疾养生于日常饮食之中,下面就介绍几道简单易做的药膳:
 
1
黄芪桂枝粥
 
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生姜3片,水煎以上4味取其汁,与大枣5枚、大米100克同煮为稀粥服食,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肢软麻木、短气少言等。
 
2
黄精珍珠牡蛎粥
 
黄精10克,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水煎以上3味取其汁,配大米50克共煮为稀粥服用,适用于偏瘫伴肝阳亢盛(血压偏高)心悸头晕、肾气亏虚痿软乏力者。
 
3
橘皮山楂粥
 
橘子皮10克,生山楂片15克,莱菔子12克,先分别焙干,共研为细末;另将糯米100克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药末再稍煮,加食盐少许调味食用,适用于痰浊内阻(血脂偏高)、神识恍惚、肢体麻木者。
 
4
山药葛根小麦粥
 
怀山药30克,葛根粉30克,小麦50克,粳米50克,加水适量共煮,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煮至麦熟即可,适用于脾肾阴亏(血糖偏高)症见多饮、多食、多尿、烦热口渴者。
总而言之,乐观主动、态度积极,是一切治疗的开始。脑中风后遗症需要长时间综合性的治疗养护,需要医师与患者及家属通力协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用药及安排治疗日程,康复治疗过程中有问题应及时向主治医师咨询,避免陷入误区。

上一篇:加味补血汤典型中风医案

下一篇:基于虚和瘀探讨脑髓康对中风的治疗作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