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神经疾病>失眠>正文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调睡眠治慢病的临床实践

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chronicdiseases,NCDS)的简称,也可称之为“慢性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就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他涵盖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精神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等常见疾病。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同时,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有呈现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中医防治慢病有独特优势,值得推广研究。
 
慢病与睡眠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也更加复杂,工作、生活压力和社会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人们文化娱乐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娱乐休闲的工具越来越多。在上述问题面前,睡眠似乎就显得有点浪费,正常的睡眠常常被无情地挤占,睡眠不足的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最初该睡的时候不想睡,以至于后来想睡的时候睡不着的患者。失眠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惊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一般人群中约有30%~48%有失眠症状,约25%的人对睡眠不满意,10%~15%的人会因慢性失眠导致明显的白天劳累。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研究发现,失眠障碍或睡眠质量差在女性、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睡眠不足或失眠不但会影响日间的生活、工作质量,还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失眠或睡眠不足的人群是非常庞大的,由此而引起的慢病也是层出不穷的,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各种医疗机构输送种类繁多的慢病患者。通过调整慢病患者的睡眠状况,改善慢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修复能力,减少患慢病的机会,就有可能成为阻断失眠或睡眠不足与慢病发生、发展间的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我们在临证中发现,患慢病来门诊诊疗的患者普遍存在失眠、睡眠不足、睡眠节律紊乱等问题。曾经有学生粗略统计就诊于我门诊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显示:有超过九成的患者存在上述三种状况。患者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也为我们的“调睡眠、治慢病”的治疗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慢性病患者,我们首先通过调理患者的睡眠,包括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整患者的睡眠时长,调整患者的生物节律等来治疗患者的疾病。在睡眠状况得到比较满意的改善后,再针对其具体疾病进行调治。有些患者在调理睡眠的过程中,所患疾病已经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改善。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在中医看来,睡眠是人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涉及人体的阴阳。《灵枢·口问》将睡眠—觉醒节律性变化归之为阴阳的变化,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为昼寤、夜瞑的人体生物节律变化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人作为生活在天地间的生物体,与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的身体状况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所以,也应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生活。《素问·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人相应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也是中医的基本指导思想。《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有“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很好地诠释了人体昼寤、夜瞑变化的现象,也是人顺应自然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反之,长期倒班就容易引起身心健康问题,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中更被归为2A类致癌物。
 
《灵枢·营卫生会》还用营卫气盛衰解释少壮之人与老人睡眠状况差异的原因,“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由此可见,睡眠与人体气血的盛衰、肌肉的荣枯、经脉的通畅与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体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同时,我们从上面的文字中还可以发现,“昼不精,夜不瞑”其实是互为因果的,昼不精,昏昏欲睡,碎片化睡眠,或者日间的过多睡眠也会导致夜间的不瞑;夜间的睡眠障碍会引起或加重昼不精。上文还指出了临床的治疗原则和调理方法,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营卫的虚实状态,纠正营卫的失和状态,使人体的气血充盈;通过调养人体脾胃,使肌肉得到滋养,恢复其丰满滑润的状态;通过理气活血通脉,使其气道得通,气血运行恢复正常,睡眠就会自然恢复正常。我们经常说,睡眠的正常与否不仅是临床上患者的一个症状体现,它更是身体机能是否正常的晴雨表,反映出了身体的基本状况;睡眠障碍患者或伴有失眠的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随着患者睡眠状况的不断改善,身体健康也在得以逐渐恢复。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睡眠是检验临床疗效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和标准。
 
调睡眠治慢病的临床实践
 
近十余年来,笔者一直从调整患者的睡眠状态入手,治疗涵盖内、外、儿、妇等科室,涉及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生殖等系统的众多疾病,大多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我们从《黄帝内经》中不难看出,许多杂病可以导致睡眠障碍的问题。同时,许多临床重要治疗原则也多源于《黄帝内经》,书中涉及治疗失眠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上述我们提到的调治失眠的三法外,还有诸多论述。在《素问·逆调论》中对胃失和降及水气内停所致的“不得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如:“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失和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失眠病因之一,若中焦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序,上扰心神影响夜间睡眠,当以消导、和胃、降逆为其治;“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则与现代医学所说,心肺功能障碍,影响睡眠,颇为相似,当以温阳化饮、温阳利水为主要治疗原则。《素问·评热病论》中也提到了:“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由此可见,水湿内停也是导致不得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灵枢·邪客》还对邪气客于五脏六腑的病机、治疗及临床疗效做了详细的记录。“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还对新发之病和久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述。新发者,由于邪随汗出,复杯则卧;久病者,则需要三次左右的治疗。其方中所用的半夏,现今也经常被用于失眠的患者,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半夏可以起到较好的镇静安神作用。
 
此外,临床上还有胸中郁热的栀子豉汤证、心肾不交的交泰丸证、痰热上扰的黄连温胆汤证等。临证之时,还要考虑情志因素对睡眠的影响,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其他疾病都与其情志不遂有关。而情志问题可以进一步导致或加重脏腑功能失调、睡眠障碍,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使慢性疾病在恶性循环中不断恶化。辨证精准、用药得当是临床获效的关键所在。我曾经用一剂大青龙汤解决了一位患者长期失眠的问题。患者自觉夜间有一股难以抵抗的困意,让自己有非上床睡觉不可的感觉。随着睡眠状况的改善,原有的喘咳问题也在快速改善。睡眠状况的改善实际上是疾病向愈,阴阳趋于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医有“效不更方”之说,坚持原有的治疗方向,不断地调整患者生活方式,从整体角度辨证治疗病人是基本原则。中医调睡眠切忌堆砌大量具有重镇、宁心、安神的中药,如此做法,短期确实比较容易见效,有如现代医学的安眠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感觉药物的作用越来越差,甚至失去作用,还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慢病不断地给患者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的今天,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调整患者睡眠状况,重建患者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逐渐康复的目的,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慢病防治的有效途径。(宋军)

上一篇:夏季在饮食调养“心无忧”入睡方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