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外科治疗方>肛肠科>便秘>正文

便秘形成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

  便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仅给病人带来不便与痛苦,而且在排便过程中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可形成许多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便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便质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量少、排便次数过少,或便质不干,但排出不畅等。但笔者认为,无论便质是否干硬,也无论排便周期长短、排便次数多少,诊断便秘最为主要的依据是排便时的感觉,即排便困难。

  总体说来,便秘形成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而关于临床分型则多种多样,如张仲景分为阳结、阴结两类,《圣济总录》概括为寒、热、虚、实四类,《医学启源》分为实秘、虚秘,《医学心悟》分为实闭、虚闭、热闭、冷闭。应该说,这些分型对于临床治疗都有指导意义,但看似简明实却不易把握。由于大肠传导主要涉及两个因素——环境与动力,换言之,大肠的正常传导需要环境与动力作为保障,因此在排便困难的前提下,以便质是否干硬作为依据,笔者认为可将便秘分为更符合现代临床思维的两种类型,即环境干燥与动力障碍。

  环境干燥

  肠道津亏,则大便燥结,干硬难排。造成肠道干燥的原因有实、虚两类:

  1.素体阳盛,或肠胃积热。平素阳热偏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中燥热,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失润而干涩,便质乏水而干结,进而难于排出。此如《景岳全书》言:“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对此,治当泻热导滞,以给邪热找出路,以润肠改变内环境而益于大肠传导,方可选用麻子仁丸(火麻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杏仁)。

  2.素体阴虚,或阴亏血少。平素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耗伤阴血;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失润,肠道干涩,“无水舟停”,而便干难出。如陈素庵在《妇科补解》中说:“产后大便秘结者,由产后去血过多,津液干涸,肠胃燥结,是以大便闭。”《医宗必读》亦有详言:“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因于血虚者,常伴见面色不华,头晕心悸,唇甲色淡,治当养血润燥,可选用沈氏润肠丸(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因于阴虚者,常伴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治当滋阴润燥,可选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六味地黄汤等。

  动力障碍

  大肠传导需要动力。若传输受碍或无力,则大便不干也难排解。其形成的原因也有实虚两类:

  1.郁怒忧思,气机郁滞。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忧愁思虑,气结难行;或久坐多卧,气机不展,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惰宕不运,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此如《金匮翼》言:“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治当行气导滞,可选用六磨汤(槟榔、沉香、木香、乌药、大黄、枳壳)等。

  2.气虚阳衰,传导无力。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推运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致大便不干而排出费力。如《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因于气虚者,常伴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治当益肺健脾,可选用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因于阳虚者,常伴见腹中冷疼,或腰膝酸冷,尿频、清长,四肢不温,治当温补阳气,可选用济川煎(枳壳、泽泻、当归、升麻、牛膝、肉苁蓉)、金匮肾气丸等。

  此外,尚有因于阳虚阴寒凝结而致便秘者,即所谓“寒结”或“冷秘”,此如《金匮翼》所言:“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可见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或沉迟,治当温里散寒、通便导滞,方用大黄附子汤,或半硫丸治之。

  综上所述,大肠环境干燥与动力障碍是导致便秘最主要的病机状态,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兼而有之。因此,“润”与“通”是治疗便秘的基本原则,“润”可通过改善肠道环境以改进便质,“通”可通过消除动力障碍以增传导之力。但肠道的环境与动力之间又常常相互影响、相兼为病,肠道干燥致大便干结,这种有形之邪往往阻滞气机,出现腑气不通,可见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结硬等。而气机郁滞,传导无力可使肠道糟粕存积,滞留日久也可致大便干结,如久郁可致化热,阳虚可致寒凝,进而形成了多病因综合作用、虚实夹杂、环境干燥与动力障碍并见的复杂局面,这也是所谓顽固性便秘的常见的状态。

  对此,治疗时不能仅仅着眼于大肠局部的传导,而是要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弄清病变所涉及的脏腑,辨明病变的虚实寒热属性,根据便质的状态,把握好“润”与“通”的侧重,同时还要注重消除病因,如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消极情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

上一篇:三个小运动来防治便秘

下一篇:刘茂林主治便秘“润肠通便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