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西医备考\《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 > 第十七章 猪巨吻棘头虫

第十七章 猪巨吻棘头虫

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Pallas,1781)属于棘头动物门(Phylum  Acanthocephala),后棘头虫纲(Class Metacanthocephala),原棘头虫目(Order  Archiacanthocephala)。稀棘棘头虫科(Family Oligacanthorhynchidae),巨吻棘头虫属(Genus  Macracanthorhynchus)。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偶尔亦可寄生人体,引起人体棘头虫病(acanthocephaliasis)。我国自1964年首次报告人体感染以来,相继在许多省、市、自治区发现人体病例。此病属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形态

成虫呈乳白色或淡红色,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尤以体前部为甚。存活时,虫体背、腹面略扁平,固定后为圆柱形,前端粗大,后端渐细,尾端钝圆。整条虫体由吻突、颈部和躯干三部分组成。吻突呈球形,可伸缩,其周有5~6排尖锐透明的吻钩,每排6个,呈螺旋形排列。颈部短,圆柱形,与吻鞘相连。由于肌肉的活动,可使吻突缩入鞘内,吻鞘收缩时,吻突则伸出。无口及消化道,营养物质自体表吸收。雌虫大小约为20~65×0.4~1.0cm,生殖器官特殊,随着虫体的发育,卵巢逐渐分解为卵巢球,其内卵细胞受精后,经漏斗状的子宫钟进入子宫,最后经阴道、生殖孔排出。雄虫大小约为5~10×0.3~0.5cm,睾丸两个,呈长圆形,前后排列于虫体中部,输精管的末端有8个椭圆形粘腺,其分泌物有封闭雌虫阴道的作用,虫体尾端有钟状交合伞(图17-1)。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

图17-1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

虫卵呈椭圆形,深褐色,大小约为67~110×40~65µm,卵壳厚,由三层组成:外层薄而透明;第二层明显增厚,并有凹凸不规则的皱纹,一端闭合不全,呈透明状,卵壳易从此处破裂;内层光滑而薄。成熟虫卵内含一个幼虫──棘头蚴。

感染性棘头体呈乳白色,外观似芝麻粒状,大小约为2.4~2.9×1.6~2.0mm,前端较宽平,中央因吻突缩入而稍凹陷,后端较窄。虫体后1/5的体表有7~8条明显的横纹,体内可见吻突、吻钩等的雏形,以及6~7个胞核。虫体外有一层白色的结缔组织囊壁包绕。

生活史

猪巨吻棘头虫主要寄生在猪和野猪的小肠内,偶尔亦可寄生于人、犬、猫的体内,中间宿主为鞘翅目昆虫。发育过程包括虫卵、棘头蚴(acanthor)、棘头体(acanthella)、感染性棘头体(cystacanth)和成虫等阶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由于对干旱和寒冷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当虫卵被甲虫的幼虫吞食后,卵壳破裂,棘头蚴逸出,并穿皮肠壁进入甲虫血腔,在血腔中经过棘头体阶段,最后发育为感染性棘头体,约需3个月。

感染性棘头体存活于甲虫发育各阶段的体内,并保持对终宿主的感染力。当猪等动物吞食含有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包括幼虫、蛹或成虫)后,在其小肠内约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人则因误食了含活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而受到感染,但人不是猪巨吻棘头虫的适宜宿主,故在人体内,棘头虫大多不能发育成熟和产卵(图17-2)。

猪巨吻棘头虫生活史

图17-2 猪巨吻棘头虫生活史

致病

成虫可寄生于人体回肠的中下部,虫数一般为1~2条。棘头虫以吻钩附于肠粘膜上,造成粘膜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随后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局部形成直径为0.7~1.0cm大小的棘头虫结节,质硬并突出浆膜面,常可与大网膜组织粘连后形成包块。若虫体损伤达肠壁深层,也易造成肠穿孔,引起局限性腹膜炎。少数病人可由于肠粘连而出现肠梗阻。此外,常因虫体更换固着部位,使肠壁组织发生多处病变。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偶尔可有食欲不振、乏力等。随着虫体代谢产物等毒性物质被吸收后,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腹泻、阵发性腹痛,以及恶心、呕吐、失眠、夜惊等神经精神症状。本病潜伏期为1~3。

实验诊断

患者粪便中很少能查见虫卵。目前,诊断此病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个别病人可因服用驱虫药而排出虫体,或因急腹症于手术时发现虫体,则可以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流行

人体猪巨吻棘头虫病,国内已报道数百例。因本虫在人体内多不能发育成熟,故人作为本病的传染源和意义不大。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河南、安徽、海南、四川、吉林和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

鞘翅目的某些昆虫既是棘头虫的中间宿主,又是其传播媒介。我国目前查明的主要有大牙锯天牛(Dorysthenes  paradoxus)、曲牙锯天牛(D.hydropicus)和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 titanus)等33种甲虫,其成虫阶段的感染率可高达62.5%。棘头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在辽宁,大牙锯天牛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儿童捕食后,约经30~70天发病。因此,病例多在9月中、下旬出现。而山东则在6~8月间患病的较多。

猪巨吻棘头虫的感染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儿童有烧吃、炒吃,甚至生吃天牛、金龟的习惯,所以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防治

宣传卫生知识,教育儿童不要捕食甲虫,加强对猪饲养的管理,提供圈养等,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本病,早期患者服丙硫咪唑、甲苯咪唑等有一定疗效。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