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痢疾 < 腹泻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中医药方网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如湿热痢、寒湿痢及疫毒痢,只要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如果失治或误治,则可迁延而成慢性痢疾,或邪毒内陷,内扰神明,而为厥脱神昏之变,甚或死亡。

  (1)湿热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腻微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初起时一般去肉桂加银花。

  赤芍15g,当归9g,黄连5g,槟榔5g,木香5g,生大黄9g,黄芩9g,金银花10g,炙甘草 5g。

  全方具有清热解毒、调气行血的作用,为治疗湿热痢的主方。

  若痢疾初起,伴发热恶寒,头身重痛,脉浮数等表证者,可用解表法,方用活人败毒散。方中以党参10g坐镇中州,为督师之帅,以二活(羌活10g,独活10g)、二胡(前胡10g,柴胡10g)合川芎10g从半表半里之际领邪外出。此即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之法。更以枳壳8g宣中焦之气,茯苓8g 渗下焦之湿,桔梗8g开上焦之痹,甘草6g和合诸药,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

  如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症见身热汗出,脉象急促,则用葛根芩连汤以解表清里。

  葛根15g,黄芩9g,黄连9g,炙草6g。

  如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加香连丸(黄连、木香),以调气清热。

  本病多夹食滞,如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舌苔腻脉滑者,湿偏重可加用木香槟榔丸,热偏重可加用枳实导滞丸,以行气导滞、破积泻热。

  本证热重于湿者,痢下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口渴引饮,治宜以白头翁汤(见中医久泻治疗)清热凉血解毒为主,酌加银花10g,地榆10g,赤芍10g,丹皮10g等。

  若湿重于热者,痢下白多赤少,胸宇痞闷明显,可合胃苓汤(见中医暴泻治疗)同用。

  (2)疫毒痢:症见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湿热痢为甚,或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则神昏痉厥,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为主方,可加丹皮10g等以加强凉血解毒止痢之功。

  若见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脉象弦细,舌质红绛而苔黄燥者,为热毒侵入营血,宜合犀角地黄汤(水牛角30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另服紫雪丹或至宝丹2~3g,以清营凉血开窍;若热极动风,痉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 3g(磨汁或研粉服) ,钩藤10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以熄风镇痉;暴痢致脱者,应急服参附汤(人参9g,熟附子6g)或独参汤,先回阳救逆,俟脱回之后,再据证治疗。

  (3)寒湿痢:症见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拘急,里急后重,饮食无味,胃脘饱闷,头重身困,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

  治宜温化寒湿,行气和血,方用胃苓汤加当归10g,木香6g,炮姜10g,枳实10g等。

  本方具有健脾温化、行气和血的作用,是治疗寒痢的主方。因痢疾最忌利小便,故泽泻、猪苓可减去不用。


    忠告:本站腹泻防治专题丛书可能非最新版,有关“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痢疾”内容请不要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关闭窗口】
【返回目录】
  ·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痢疾
· 民间治疗痢疾的单方验方
· 治疗阿米巴痢疾的中草药单方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痢疾
· 阿米巴痢疾
· 霍乱的临床特点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