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丛生如麻,色黄”而得名。味辛微 苦,性温,归肺、膀胱经,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 寒通滞。
本品中空外直,长于辛散,专疏肺郁,开泄腠理,宣泄气机,发汗之 力最强,自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起,誉其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药,治风寒 感冒重证常用之;又因其味辛微苦,开中有降,外可开皮毛之郁闭,使 肺气宣畅,呼吸调匀,内可复肺金清肃下降之常,使逆气下降,喘咳平 息,为气喘咳嗽之常用要药;且上能宣通肺气以清水之上源,外能发汗 以解表邪,内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停蓄体内的水液从汗与小便排 出体外而消肿,用于水肿初起兼有表证之风水证者及小儿遗尿证。另 能散风止痒,散邪透疹,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以及风疹身痒等症。 对于风湿痹痛以及阴疽、痰核诸症,还可以温散寒邪、舒通经络。
现代药理研究:麻黄全草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是麻黄碱)、挥发 油、有机酸、果酸、纤维素等。麻黄碱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 增加,并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 麻黄碱可直接兴奋a、B一受体,通过兴奋a一受体,使末梢血管收缩, 从而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兴奋p一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阻止过 敏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平喘的目的。麻黄碱能使平滑肌松弛,使膀 胱三角肌和括约肌张力增加,使排尿次数减少,故对于小儿遗尿症有 效。麻黄中1一a一萜品烯醇有平喘止咳、祛痰作用,麻黄水或乙醇提 取物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故可用于荨麻疹,具有抗过敏作用,挥发 汕有解热作月j,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和发汗作用。
麻黄一桂枝
【配对奥妙】麻黄、桂枝均为辛温之品,同人肺、膀胱经,麻黄善 走卫分,长于发散,开腠理、通毛窍,为发汗散寒之解表要药;桂枝善走 营分,专于透达,外行于表解散肌腠风寒,横走四肢温通经脉寒滞,桂 枝与麻黄相须为用,既助麻黄发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力,又通阳和营, 缓解全身疼痛。’二者辛温,同气相求,配用相得益彰,共奏发汗解表之 功。
【临床应用】
1.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 症。
2.风寒束肺,肺失宣降而致的咳喘症。
3.风寒夹湿,湿滞肌表,遍身酸痛、重着难于转侧者。
4.感冒延日,正弱邪减,面赤身痒,无汗或微汗邪不退者。
【用量用法】麻黄:3~9克;桂枝:3~9克。麻黄桂枝伍用,出自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黄汤,麻黄与桂枝的用量之比为3:2;在小青龙 汤中麻黄与桂枝的用量之比为1:1,各9克。临床应用时,须视具体病 情,调整二药的用量比例,以免过汗伤正或量微罔效,若治痹痛则用桂 枝温经散寒为主,用麻黄解风寒宣卫气为辅;若以治咳喘,则麻黄宣肺 平喘,用量当重。有资料报道,桂枝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疼痛,有时使用 剂量较大,能用30克左右,但须慎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当用生麻 黄,润肺止咳平喘当用炙麻黄,古人认为煎药时,要先煎麻黄去上沫 (沫令人烦),后纳诸药。麻黄与桂枝并行,乃为散寒之用,必热服温 覆,乃始得汗,若不温服,则不峻也。
【名医经验】 1.张锡纯 桂枝味辛性温,亦具有发表之力,而其 所发表者,惟在肌肉之间,故善托肌肉之寒外出,且《神农本草经》谓其 主上气咳逆吐吸,是桂枝不但能佐麻黄发表,兼能佐麻黄人肺定喘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2.李飞麻、桂相合,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对此许宏等已论之甚 详,然王子接、吴谦等认为桂枝乃“外监麻黄之解表,不使其大汗亡 阳”,有必要加以分析:麻黄和桂枝皆辛温发散之品,功效相类,二者合 用,其中麻黄用量较重,桂枝用量较轻,二者的用量比例为3:2,因此以 麻黄为君,桂枝为臣,桂枝可加强麻黄的发汗解表之力。(《中医历代 方论选-麻黄汤》)
3.张时彻桂枝汤,以桂枝、麻黄(去节)各等分,水一盅半,加生 姜三片、葱一根,煎至八分,温服。取汗,治疗伤寒感冒。(《摄氏众妙 方》)
4.王怀隐 麻黄散,以麻黄五两(去根节),桂心二两,上为散。 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饧。每服一茶匙,以煎酒调下,不拘时候,频服以 汗出为度,治疗风痹,营卫不行,四肢疼痛。(《圣惠方》卷十九)
【使用禁忌】 麻黄桂枝配成对药,发汗作用较强,对干表虚自 汗、外感风热、体虚外感等,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