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呼吸内科>哮喘>正文

肺血虚导致哮喘病机变化 临床肺血虚所致哮喘的认识

浅析血虚致哮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责之于痰,如朱丹溪言:“哮喘专主于痰”;而虚多责之于肺、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笔者在前期的研究中提出了肺生血、肺亦为血脏[1,2]及肺血虚的存在性[3]等观点,根据临床实践及历代中医文献记载,发现肺血虚亦可导致哮喘的发生,从而丰富了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病机理论。
 
历代医家对肺血虚致哮的论述
对于血虚致哮,历代医家亦多有论述。宋代王协中云:“哮喘一证,古无良方,盖因其病有痰有火,有血虚,有真阴涸竭。若竟消痰清火,病未减而元气日亏”,提出了血虚、阴虚也可致哮喘的发生。《太平圣惠方》中明确提出肺血亏虚,气无所主,独聚肺中,升降不利则为咳、喘的观点。《医学入门》中云:“阴虚喘者,血虚则阳无所依附而上奔,宜四物汤倍芍药,加人参五味子以收之”,不仅指出了血虚致喘的机理,还明确了治疗的方药。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对血虚致哮论述较详尽,肺血虚病以四物汤为主,对血虚挟火热,喘咳声音嘶哑者,用芩连四物汤;气血两虚,喘咳短气者,用宁肺汤;肺肾亏虚,血不荣金,相火内动,患者自觉有热气从脐下上冲于肺而喘不休者,用四物汤加知柏、麦冬五味子,配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润肺,引火归原。
 
肺血虚导致哮喘的病机变化
1. 肺血虚易引起肺气不降
肺为气之主,气为阳,肺为血脏,血为阴,血能载气,故肺血亏虚可直接影响到肺气,导致气无所附而逆于上则肺气宣发、肃降失常而哮喘作。《素问·经脉别论》曰:“盖以唯有血液充盈敷濡于肺,肃杀金性始得阴配而治节之令自调”,已经认识到肺血可以滋养肺脏,涵养肺气,肺血充盈,气有所主,则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可见肺脏得到血的滋润濡养才能保持其肃杀之性。《太平圣惠方》载:“夫产后虚喘者,由脏腑不和气血虚伤……血冲于肺,气与血并故令虚喘也”;《证治准绳》中记载:“因产所下过多,荣血暴竭,卫气无主,独聚肺中,故令喘也”。唐容川《血证论》中载:“血虚则火盛津伤,肺叶痿而不下垂,故气不得降,喘息鼻张,甚则鼻敞若无关阑”,均指出血虚致哮的病机,并描述了其临床症状。可见临床上由于反复咯血、久病等各种原因,导致肺血不足时,血不养金,则肺气无所依附而逆于上,则肺气宣发,肃降失常而导致哮喘发作。若肺血充足,则可濡养肺络,涵养肺气,从而增强肺主气的功能。
 
2. 肺血虚易招致外邪侵袭
外邪侵袭是诱发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防邪则成为预防哮喘发作的重要一环。《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血亦是人体正气的一部分而起着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肺血充足,则卫外固表之功正常,邪无外袭之机。如果由于产后、术后失血过多;或女性月经失血过多;或因久病失于调摄;或因用脑过度而使阴血消耗太过;或素体脾胃亏虚,化源不足;或因气滞血瘀造成的肺血亏虚者,则易于感受外邪而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3. 血虚生风,易受外邪引动而发病
久病或素体阴血亏虚,则血虚生风,阴虚风动而内风上扰,摇钟而鸣。先有虚风内伏易感之体,易受外邪引动,外邪袭肺,外邪引动内风上扰于肺,肺失宣降,气不布津,聚液生痰,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栗庆林等[4]自拟乌蛇蜂房四物汤(四物汤加乌梢蛇、蜂房、蝉蜕、僵蚕、丹参麻黄)加减治疗血虚生风型缓解期哮病,方中以四物汤养血柔肝,活血化瘀,血行风自灭;乌梢蛇、蜂房、蝉蜕、僵蚕祛风解痉;丹参助四物以养血活血;麻黄平喘。诸药合用,气血盈畅,阴阳调和,风祛喘平,临床疗效颇佳。
 
另外,血虚日久,血枯不荣,无以充脉,则脉道涩滞、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瘀血夹痰阻于气道,则气道挛急而导致哮喘的发作,正如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曰:“盖人身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滞塞,不得升降而喘,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气雍即水雍,气即水故也。水雍即为痰饮,痰饮为瘀所阻,则愈冲犯肺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指出痰瘀互结乘肺而发为喘促的病机变化。
 
现代临床对肺血虚所致哮喘的认识
据近年来文献报道,治疗支气管哮喘时,适当运用补血法,以熟地黄当归等养血药治之者屡见不鲜,并收到满意的疗效。张建明[5]提出“哮喘有因血虚论”,认为哮喘也不乏血虚者,并提出养血之品施以哮喘,量皆以重为宜。张伟等[6]认为,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适当应用养血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经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养血方(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具有显著提高血清IgG、IgA水平(P<0.01),改善FVC、FEV1.0、MMF(P<0.05)的功能。李娜[7]通过研究支气管哮喘证素分布特点,指出女性哮喘与血虚的相关性高,可能与“女子以肝为先天”有关。关杉[8]指出,支气管哮喘病性证素集中分布于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以及痰、湿、饮、水停周围。可见血虚尤其肺血虚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存在,亦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之一。
 
因此,血虚致哮这一病机应该加以重视,既可以丰富支气管哮喘的病机学说,又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及思路,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田梅,张伟.论肺为血脏.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680-682
[2]黄丽娜,张伟.从“肺为血脏”探讨血瘀与肺间质纤维化关系.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9):3859-3861
[3]田梅,张伟.浅述肺血虚证的存在性.新中医,2013,45(11):3-4
[4]栗庆林,郭敏.浅论哮病缓解期血燥生风型证治.中国民间疗法,2012,20(2):5-6
[5]张建明.哮喘有因血虚论.中医杂志,1992,33(9):57
[6] 张伟,周兆山,贾新华.养血益气温阳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免疫指标影响.中华中西医杂志,2001,2(14):1266-1267
[7]李娜.支气管哮喘证素分布特点及其易患因素的临床研究.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8]关杉.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及临床缓解期中医证素分布和证候学特点的临床研究.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田梅 张伟 王业震

上一篇:小儿哮喘反复咳嗽不可忽视 从源头预防过敏源

下一篇:基于中土五行思想阐述哮喘的病因病机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