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胃肠病>正文

胃痞病 治则行气宽中 化浊解毒

患者王某,女,45岁,已婚。初诊时间2019年7月25日。诉间断食后胃脘部胀满2年余,加重10天。患者自述进食后胃胀不适2年余,自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X线示:无力型胃,胃炎;左肺下野外带小斑块影。现症食后胃脘部胀满,伴有胃凉、咳嗽有痰、量多、痰色白、易咯出、平素全身乏力、四肢畏寒、肢冷、腰、臀部发凉、无反酸、呃逆、大便不通畅、质黏腻、3~4日1行。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诊断:胃痞病(气滞痰阻型)。
 
治则:行气宽中,化浊解毒
 
方药:厚朴15g,枳实15g,姜黄9g,半夏12g,绞股蓝9g,百合12g,乌药12g,当归9g,白芍30g,川芎9g,白术6g,茯苓15g,鸡内金15g,豆蔻12g,三七粉2g,茵陈12g,黄连9g,香附12g,苏梗12g,砂仁12g,瓜蒌12g,广木香9g,合欢皮12g,焦槟榔12g,焦三仙各10g,芦荟1g。7剂,1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日久犯胃,则纳食后胃胀不适;脾失健运,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化生痰湿,浊毒内蕴,困厄脾胃,则四肢寒冷、全身乏力及腰、臀发凉;中气不足加之湿浊内生,故大便秘结,排便不畅,便质黏腻。肝郁气滞、浊毒内蕴,则见舌红苔黄,脉弦,脾精不足则见脉细。
 
2019年8月19日二诊:患者上方中药服完,未见不适。患者诉胃脘部胀满减轻,乏力明显好转,自觉胸部有痰,无其他不适。眠差多梦,大便3日一行,质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调整处方如下:香附15g,苏梗15g,柴胡15g,甘草6g,厚朴15g,枳实15g,姜黄9g,半夏12g,绞股蓝9g,焦三仙各10g,焦槟榔12g,炒莱菔子12g,砂仁12g,瓜蒌12g,广木香9g,合欢皮12g,当归15g,火麻仁20g,郁李仁15g,川军4g,芦荟1g。7剂,1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9年8月26日三诊:患者服药7剂后,诉胃脘胀满明显好转,近日纳少,早饱,自觉胸部有痰,寐一般多梦,大便日行1次,便软不成形,小便黄。全身沉重感较前好转,双足凉。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滑。调整处方如下:香附15g,苏梗15g,青皮15g,柴胡15g,甘草6g,厚朴15g,枳实15g,姜黄9g,半夏12g,绞股蓝19g,焦三仙各10g,焦槟榔12g,炒卜子12g,砂仁12g,瓜蒌12g,黄连12g,广木香9g,合欢皮12g,当归15g,白芍20g,火麻仁20g,川军6g,芦荟1g,太子参12g,黄芪12g。7剂,1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按:本案属肝郁气滞横逆犯及脾胃,脾胃内伤,痰湿内生,日久化浊毒,浊毒内阻,气机不利而成痞满。治疗以疏肝理气、降逆通便、健脾和胃、化浊消痰等为主。疏肝则用柴胡香附、苏梗、广木香;降逆通便则用厚朴、枳实、焦槟榔、乌药、芦荟、川军;健脾和胃则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焦三仙、鸡内金;化浊消痰则用砂仁、豆蔻半夏瓜蒌、绞股蓝。经治疗已好转,继续治疗以观后效。盖痞满之证或因虚而致实,或因实而致虚,多虚实兼夹,要权衡轻重、分清缓急、灵活施治。(宋金勇 贾苏杰)

上一篇: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