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妇科治疗方>乳房疾病>正文

乳腺炎如何预防 乳腺增生病会癌变吗?

    初为人母总是存在许多困扰,比如当产妇出现乳腺炎时无法喂奶,不得不提前给宝宝断奶。该如何应对?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包烨华主任医师表示,乳腺炎好发于哺乳期的女性,一般以初产妇更多见,主要是由于喂奶方式不正确或者奶水过多而淤积所致。通过针灸刺激胃经上的穴位,对于治疗乳腺炎效果明显。

    乳腺炎多发于初产妇

    许女士两个月前刚生了小宝宝。她的奶水特别充足,宝宝每次都吃完还有剩余,这本让初为人母的许女士欣慰。然而在第四周,还在坐月子的许女士发现与之前相比乳房有了一些异常,乳房局部开始有些硬块、红肿,而且还伴有疼痛。经人推荐,许女士找到了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包烨华医师。诊断后,许女士得的是急性乳腺炎,通过针灸治疗,很快治愈了。包烨华指出,乳腺炎以急性乳腺炎居多,多发于产妇,初产妇发病率更高,很多妈妈在产后3~4周就会发生。

    细菌感染和奶水过多是主因

    包烨华介绍,乳腺炎刚发生时,一般表现为乳房上出现奶块,且伴有红肿、疼痛。如果症状没有及时改善,还可能使妈妈们出现发烧的症状,影响给宝宝喂奶。最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化脓性乳腺炎,就不得不提前给宝宝断奶。

    “细菌感染是妈妈发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包烨华说,如果宝宝吸乳时没含住整个乳头,妈妈听之任之,宝宝易将之咬破,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发生乳腺炎。

    除了细菌感染外,有些妈妈奶水过多,这同样可能导致乳腺炎。包烨华解释道,妈妈奶水多,宝宝喝饱仍有剩余,如果没有将奶水用吸奶器等工具吸干净,就易导致淤积性乳腺炎的发生。一些妈妈奶水多,睡觉时若采用侧卧的姿势,乳房外侧会受挤压,这也可能引发乳腺炎。

    初产妇比经产妇更容易发生乳腺炎,因为初产妇喂奶经验不足,易出现错误姿势。而经产妇曾有喂奶经历,乳腺管也相对较通畅,不易导致淤积性乳腺炎发生。

    越早针灸见效越快

    “针灸的方式治疗乳腺炎,主要是通过刺激胃经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中医有句话叫作“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胃经通过乳头部位,通过刺激胃经上的穴位,对治疗乳腺炎效果明显。在针灸时,还会选择足三里、内庭等腿部、足部的胃经穴位进行治疗,这样不仅简单方便,还可以避免尴尬。“针灸治疗乳腺炎,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见效快且不会影响妈妈给宝宝喂奶。”包烨华指出,针灸治疗越早,效果越明显。如果妈妈刚一出现奶块就进行针灸治疗,一般只需要1~2次就可以达到消肿的效果。

    乳腺炎如何预防

    包烨华建议,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们可以每天用温水清洗乳头,可以增强乳房上的上皮组织结构,当进入哺乳期时,不易被宝宝咬破。

    另外,在喂奶过程中,妈妈们要确保宝宝把乳头完全含住,如果乳头过大,可以借用一些工具比如辅助奶嘴进行喂奶。如在喂奶后仍有剩余,一定要用吸奶器将其吸干净,以防导致淤积性乳腺炎。


    姚贝娜因罹患乳腺癌病逝,使“乳腺癌”一词成为关注焦点。很多患乳腺增生病的女性有担心,会不会引起癌变?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吴厚琴给予了详细解答。

    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少部分人有乳头溢液。乳腺疼痛多数以胀痛为主,疼痛部位含糊不清,可向腋窝、肩背、上肢放射,初起有周期性痛,经前加重,经后消失;中年妇女可无明显周期性,疼痛与肿块的位置、增生的程度没有相应的关系。有些人乳腺体积逐渐增大、乳头发痒、乳腺发热,常伴有胸闷、心烦、急躁、易怒等表现。

    乳腺增生病会癌变吗?一般认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乳痛症)和腺病早期(乳腺小叶增生)不会发生癌变,但腺病中、晚期(纤维腺病和纤维硬变病)有癌变可能,而癌变最多发生于乳腺囊性增生病,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妇女的2~4倍。对于已确诊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者,应慎重对待,积极治疗,定期复诊,必要时可作病理活检或手术切除肿块,以排除或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

    吴厚琴建议,得了乳腺病,应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检查,确诊属于哪一类疾病,该如何治疗。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病方面有明显优势。

    吴厚琴说,对以下人群应定期作乳房钼钯X线摄片检查:1.35岁以上发现乳房肿块者;2.患乳腺增生疾病日久,肿块较硬者;3.有一侧乳腺癌病史,对侧乳房定期检查者;4.40岁以上的下列人群:曾有乳腺良性肿瘤手术史者;有母系乳腺癌家族史者;晚婚、晚育、未婚、未育及未哺乳者;长期应用雌激素药物者;甲状腺功能不全者;绝经期较晚(55岁以后)的妇女;有较长期的乳头溢液或乳晕湿疹者。

上一篇:乳腺增生 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祛湿

下一篇:乳头溢液数月 主方少腹逐瘀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