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西医备考\《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 第三章 常见的环境污染性疾病防制

第四节 苯中毒

 

一、理化特性

苯(benzene)属芳香烃类化合物,有特殊芳香气味。常温下为油状液体,沸点80.1℃,蒸气比重为 2.8。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及丙酮等有机溶剂。

 

二、接触机会

苯广泛用于工家业生产,主要有以下接触机会:煤焦油分馏或石油裂解生产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时;苯用作化工原料,如生产酚、硝基苯、香料、药物、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等;苯用作溶剂及稀释剂,在制药、橡胶加工、有机合成及印刷等工业中用作溶剂;在喷漆制鞋行业中用作稀释剂。在现代生活中,住宅装璜、工艺品等制作方面作用苯,增加了上般人群接触的机会。我国苯作业工作绝大多数接触苯及其同系物甲苯和二甲苯,属混苯作业。

 

三、毒理

(一)吸收与代谢

苯在生产环境空气中以蒸气状态存在,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仅能吸收少量。苯蒸气进入肺泡后,血/气分配系数为6.58~9.3。吸收的苯约50%以原形由呼吸道重新排出。40%左右在体内氧化,形成酚(23.5%)、对苯二酚(4.8%)、邻苯二酚(2.2%)等,这些代谢物与硫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约30%)随尿排出,故测定尿中硫酸盐及尿酚的量可反映近期体内吸收的情况,一部分邻苯二酚也可氧化形成粘糠酸,然后分解为CO2和水排出体外。

留在体内的苯,主要分布在骨髓、脑及神经系统等含脂肪组织多的组织内,尤以骨髓中含量最多,约为血液中的20倍。苯的代谢主要在肝脏内进行。肝微粒体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使苯羟基化,成苯基羟胺。

(二)毒性

苯属中等毒类。空气中苯浓度达2%时,人吸入后在5~10分钟内致死。成人摄入约15ml苯可引起虚脱、支气管炎及肺炎。大量吸入苯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长期接触一定量的苯,可损害造血系统。出现血象及骨髓象异常。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三)中毒机理

苯中毒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阐明,结合近代的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有以下观点:①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苯的许多代谢产物,如苯醌、醌醇、苯三酚等,具有影响细胞内大分子活性的作用,它们可同RNA、DNA、蛋白质上的某些化学基团结合,进而造成酶失活,阻断DNA合成和蛋白质的装配等,如苯酚可连接到DNA或蛋白质的分子上。醌醇、苯醌、苯酚能抑制细胞RNA的合成。苯醌还能与谷胱甘肽分子共价结合,影响其生物活性,而粘糠醛可以和氨基酸或细胞的巯基结合产生毒性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发现它有明显的骨髓毒性。②苯影响免疫系统,从分子免疫学角度,芳香族化合物与蛋白质结合后极易形成自身抗原,诱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造成血液细胞的损害。③酚类为原浆毒,可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增生活跃的幼稚细胞有明显损害作用。

 

四、毒作用表现

(一)急性中毒

急性苯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在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例如在密闭船舱、室内喷涂时吸入大量苯蒸气而引起。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患者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随后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严重时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呼吸和循环衰竭。目前急性中毒罕见。

(二)慢性中毒

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的表现。造血系统损害以白细胞数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数低于4×109/L有诊断意义。除数量变化,中性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时,示有退行性变化。此外,血小板亦出现降低,皮下及粘膜有出血倾向,血小板数减至80×109/L有诊断意义。出血倾向与血小板数往往不平行。中毒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尚可引起白血病。

(三)局部作用

皮肤经常直接接触苯,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致皲裂,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

 

五、诊断

根据大量或长期接触苯的职业史和以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环境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资料,排除其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我国慢性苯中毒诊断分析标准如下:

(一)观察对象

常有头昏、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的表现,在一个月内复查,白细胞数波动于4~4.5×109/L。或血小板数波动于80~100×109/L,兼有出血倾向。

(二)慢性轻度苯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白细胞数低于4×109/L(1~3个月内检查3次),或中性粒细胞数低于2×109/L者,可予诊断。如白细胞数波动于4~4.5×109/L,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可诊断:血小板低于80×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浆中素养性颗粒明显增多。

(三)慢性中度苯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诊断为慢性中度苯中毒:白细胞低于3×109/L;白细胞数低于4×109/L,血小板数低于60×109/L,并有明显出血倾向。

(四)慢性重度苯中毒

在上述的临床表现基础上,经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确定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者,可诊断为慢性重度苯中毒。

 

六、防治原则

(一)处理

急性中毒患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清除体表污染物,误服苯者应及时洗胃,可用1:4000的主锰酸钾液,或温水反复洗胃。若呼吸抑制,应给予氧气和辅以人工呼吸。忌用肾上腺素或麻黄素。静脉注射大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醛酸,有辅助解毒作用。慢性苯中毒治疗的关键是增升白细胞,可采用中西医疗法,给以多种维生素、核苷酸类药物以及皮质激素、丙酸睾丸素等。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者,可按内科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苯中毒一经确诊,除积极治疗,还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必要时,要调离苯作业。

(二)预防

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如喷漆作业中改用无苯稀料,制药工业以酒精代苯作萃取剂,印刷工业中以汽油代替苯作溶剂。用对血液系统影响不明显的甲苯、二甲苯代替作溶剂,但高浓度的甲苯、二甲苯对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和粘膜刺激作用均较苯强烈。

2.改革生产工艺 在现今乡镇制鞋行业中用含苯80%左右的氯丁胶作粘胶剂是重度苯中毒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改用无苯胶,改革生产方式,以达到工作人员不接触或少接触苯的目的。对喷漆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静电喷漆、自动化淋漆、浸漆等。

3.通风排毒 使用苯的操作在排毒罩内进行,排出的气体要进行回收处理,以防污染大气环境。

4.卫生保健措施 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的劳动卫生调查和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对劳动防护设备加强管理,注意维修及更新,以防失效。在特殊作业环境下无法降低空气中苯浓度的工作带,应教育工人加强个人防护,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

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苯的毒性及预防苯中毒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切忌不恰当地使用苯,禁止在印刷行业用苯作为清洗手油墨的清洁剂等。

苯作业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制定工人就业前及工作后定期体检制度,重点在血液系统指标的检查,对具有从事苯作业的职业禁忌症者,如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精神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器质性病变者,都不宜从事接触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