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脏。
多做安静的事 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做好自我调节,平时重视“静养”,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午休能调养心神 在起居方面,根据节气变化,可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可适当延长午休时间,尤其是老年人,经常睡不实,更需要午休。而对中、青年人来说,中午常常没时间午休,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同时要注意少洗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反倒是使热量不能散发而滞于体内。
多吃果蔬,多喝汤水 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可多吃牛奶、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初夏日照强烈,骤雨增多,湿润的土地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出阵阵闷热,使人容易烦闷、口干及血压升高,因此需要多喝水,尤其是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民谚有云“春夏去暑湿,秋冬防肺燥”,使用一些解暑祛湿的汤品也非常有必要。
老人多耳背听力重保护
老人多耳背听力重保护
避噪音 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
戒挖耳 老年人喜欢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痒,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科学的方法是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内服维生素E、C和鱼肝油,内耳发痒就可得到缓解。
经常按摩 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按摩时可取翳风穴(耳垂后凹陷处)、听会穴(耳垂前凹陷处,与翳风穴隔耳对称)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5-10分钟。
情绪稳定 人到老年要控制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神经营养障碍,出现听力锐减或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