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常运动的好处不言而喻,不必赘述。但只有“动”与“静”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动静相宜的效果。老年人养生尤其注重这一点,不可偏废。
“静”也是一剂良方,静养应理解为“静心”,静心是心平气和的概括。养生秘诀有这样的描述:迈开腿,管住嘴,禁烟酒,平心气。这里的“平心气”就是“静”的养生要领,而“迈开腿”则是“动”的必然要求。
与“动”相比较,“静”却是十分难做到的事情。静需要不受花花世界所诱惑,不受家长里短所困扰,不受经济盈亏所焦虑。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装聋作哑”。对家庭矛盾“装聋作哑”,对物质诱惑“装聋作哑”,对隔代纠纷“装聋作哑”,对功名利禄“装聋作哑”,对蜚短流长“装聋作哑”。说穿了即是“难得糊涂”。老年人糊涂一点是大智,“装聋作哑”是摆脱,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该放的就得放下。放下了,心才能静下来,心静了,身体才能健康起来。
老年人要“动”更要“静”。“静”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价值观,看得穿才能放得下,放得下,才能“静”。不为风花雪月所诱惑,不为儿女情长所拖累,不为世态炎凉所左右,不为家长里短所困惑。只为健康而虑,为长寿所想,配合恰当的运动锻炼,才能活得精彩,活得从容,才能延年益寿。
老年朋友们,学会“动”与“静”,别亏待夕阳的美好,别忽略老来的精彩,把握自己,把握眼下,尽享幸福健康的老年生活吧!
今年我72岁,退休十多年来,没去医院看过病,也没吃过药。我想这主要得益于我退休以来注意培养“闲”心,品尝“闲”味,放飞“闲”趣,享受“闲”情,坚持“闲”字养生。
培养闲心,快乐无边。退休后感到一身轻松,我对“人莫乐于闲”有了切身感受。我告诫自己,尽量打理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不干涉儿女的事。这样心里少负担,思想就轻松,心情就闲适,就能享受“闲招三两友,把酒醉南山。静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间”的无穷乐趣。
勤读闲书,滋润心田。我喜欢读书看报,退休有了时间,更爱随手翻书报。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心安神静,神情松散,不需要花多大精力,这样的阅读反而能够滋润心灵,涵养灵性,尽享阅读的快乐。
做些闲事,乐于奉献。人生是在需要与被需要中度过的。我退休后,只要有空,就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去社区的“快乐老家”主动帮点忙;老友、邻居只要需要,就尽心尽力乐帮忙;在家协助老伴照看孙女、外孙和外孙女。这样既发挥了余热,也奉献了爱心,还收获了被需要的快乐。
多抽闲空,上网浏览。退休十多年,每天只要有空闲,我都要上网看看,既开阔视野,跟上时代步伐;又通过网络阅读兴奋大脑神经,保持年轻心态,感受网络的神奇魅力,享受信息时代的文明和时尚新生活。
放飞闲趣,游山玩水。我喜欢旅游。退休后,每年带着老伴出去走走看看,放飞心情,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享受夕阳晚景。
结交“闲友”,排忧解烦。退休后,我和一些推心置腹的“闲友”,聚在一起,谈谈古今天下事、身边事。谈高兴事,共同分享;也谈疙瘩事,帮着分忧……人生路上有“闲友”,晚年就有关爱和扶持,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学习闲技,写点稿件。我工作40年都在搞宣传工作,与文字打交道。退休后,老友劝我一技之长别丢了。我常给报社、杂志社写点小稿,既无任务压力,也无时间限制,高兴了就写几句。我感到,写稿不仅能收获一种自我抒发的乐趣,还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更有常写稿,勤动脑,心不老,精神好的额外收益。
常聊闲天,身心舒坦。人的年龄越大,越渴望交流,越喜欢聊天。常在一起聊聊闲天,能使人心情舒畅,眼界开阔。在闲聊中,有些逸闻趣事,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我近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稿件,大多是从闲聊中得来的灵感。
享受闲情,陪陪老伴。老伴12岁就和我订了娃娃亲,生儿育女,抚老携幼,奉献了一辈子。退休有了闲暇和闲情,我就多干些家务,尽量多陪老伴出去游玩。
理好闲钱,心里才安。俗话说:“儿有女有,不如自己有。”人到老年,要理好自己的那点闲钱,银行存点,保险买点,投资搞点。这样一旦自己有病有灾,手中有钱心里安,少给儿女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