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众“寿星” 养生有特点(上)
我国文坛历来不乏“寿星级”大师,他们的养生之道各有千秋,睿智的人生经验对我们不无裨益。
杨绛:见利不争寿自高
2011年7月17日,杨绛度过了百岁寿辰。在一个世纪的人生风雨中,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却始终能以平常心面对生活。有人赞扬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杨绛不争,反而成就大名。
杨绛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她居住的小区,安静、祥和,她家是唯一没有封阳台的,这是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她家用的都是旧式的柜子、桌子,甚至连书房也没有。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不争、低调、简朴,这就是杨绛的真实生活,也许正是她历经沧桑依然健康长寿的原因。
启功:我从不温习烦恼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享年 93岁。
启功先生坎坷半生,被划为右派,遭遇“文革”,晚年丧妻,最终彻悟人生,宠辱不惊。他的助手曾问先生:“经历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他答道: “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
启功先生说他有“三怕”与“两不怕”。“三怕”指怕过生日、怕沾上“皇家祖荫”(启功是皇族,为雍正九世孙)、怕给自己介绍老伴;“两不怕”指一不怕病、二不怕死。他曾这样自叙生平:“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
在北师大校园内,师生们尊称他为 “博导”。启功便笑着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正是启功先生这种谦恭温和、不故步自封、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性格,使他得以长寿。(待续) 赵茜
善忘者寿更长
《庄子·达生》中说:“忘足,履之适也;忘要(腰),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意思是忘记自己脚的存在,那是鞋子穿在脚上很合适;忘记腰的存在,那是系在身上的带子很舒适;人一旦忘记了是非纠纷恩怨情仇,那是你的心适应了生存的环境,变得坦然平静。
其实,人在世上历经风雨坎坷、是非曲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恩德也有怨恨,但不必事事都耿耿于怀。保持一颗平和、宁静之心,远离凡尘的搅扰、牵累,才是有益于健康长寿的豁达之人。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百岁寿辰之际,前去美国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请他谈谈长寿的秘诀,老人家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只有把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这是修身养性之要义,也是养生长寿之秘诀。张学良将军所受的天大冤屈,他都能包容淡忘,不放在心上,将许许多多的是非曲折、恩怨情仇置之度外,化为过往烟云,这是何等的坦荡与豁达啊!
心理情绪会直接影响生理健康,古今中外,但凡长寿者无不心胸豁达,不拘小节。据说,日本老人有一条重要的长寿之道,就是学会遗忘,其中提出三个忘记:忘记死亡,摆脱对死的恐惧;忘记钱财,挣脱金钱的桎梏;忘记功名,远离尘世的纠缠。养生先养心。善忘则无忧,无忧则深谙平衡苦乐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境清澈,通达洒脱,气定神贻,从而使血脉通畅,腑脏协调,少恙长寿。
一位哲人说过:“快乐之道无他,就是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要去忧虑。”善忘的确是老年人的养生良方,它能使人更坦然、更怡淡地面对生活,从而永葆愉悦健康的身心。 刘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