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有疏肝、养血与健脾三个方面的作用,临床辨证加减,应用非常广泛。
逍遥二字,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逍遥,是指悠然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活动。人不能逍遥,病在“有为”,总是想着追这些,求那些,又是为功,又是为名,又是为己,这样就不可能逍遥。而“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 。一个人如果能达到“无名”、“无功”、“无己”的境地,自然就“无为”了,也就可以逍遥了。
人若思虑不遂,郁气在胸,就会患上“肝郁”,而“肝郁”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五脏都可能出现郁证,如肝经的气郁、心经的火郁、脾经的湿郁、肺经的痰郁、肾经的水郁(水积)等,但以肝郁最为常见,也是产生其他郁证的常见因素。俗话说“十人九肝气”,说的就是“肝气”之病比较普遍。对于思虑不遂所导致的“肝郁”病证,“解铃须是系令人”,心理放松、自我解脱是必要的,但用药物解郁也是必不可少的。逍遥散就是解肝郁、健脾胃的首选良方。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8味药组成。古时是将前六味药研成粗末,再用煨生姜与薄荷和粗末一起煮水,取药液服用。本方名曰逍遥,乃喻此方疏肝解郁、养血补虚的功效能使人服后回复到悠然自得、心情愉悦的健康状态。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补肝体而和肝用;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脾强则不受肝侮;柴胡疏肝解郁,以顺其调达之性,使肝气发挥正常作用;炙甘草缓肝急以止痛;薄荷助柴胡疏肝解郁,煨生姜温胃扶中,诸药合用,肝脾同治,气血兼顾,实为疏肝扶脾的良方。清代王旭高在《王旭高医书六种》中谈到逍遥散时说:“六郁之中思虑多,思虑伤脾肝作恶,逍遥舒达肝与脾,正气无伤逍遥却。”这里所说的“舒达”包括疏肝、养血与健脾三个方面的作用。
后代医家对逍遥散的功效进行了不断探索,其应用指征大致可归纳为:胃脘胀满,食欲不振,胸闷气促,两胁胀痛,善太息,咽部异物感;或往来寒热,头晕目眩,口咽干躁;或经前乳房胀痛;或痛经,舌质偏暗,苔薄白,脉弦或滑。其病种常见于消化、神经、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疾,以及妇科、五官等病种。对妇女疾病的疗效尤为突出,清代叶天士称赞该药为“女科圣药”。
秦伯未先生在谈到肝硬化的治疗时说,最基本的方剂当推逍遥散,逍遥散的组成,一面养血,一面健中,用柴胡调气主持其间,虽能疏散,但主要还是调养肝脾。
医学家还对逍遥散的原方进行了加减,表现出该方使用的灵活性。
1.逍遥助孕汤:逍遥散加香附、郁金、合欢皮、苏罗子、路路通、陈皮,主治肝气郁滞型不孕症。
2.逍遥降糖饮:逍遥散加生地、知母、枸杞子、香附、川芎,主治肝郁气滞型糖尿病。
3.变通逍遥散:逍遥散加香附、佛手,主治肝郁脾虚痛经,经期失序。
4.丹栀逍遥丸:逍遥丸加牡丹皮、栀子,主治怒气伤肝,内火时起,心烦急躁,血少目痛,经期提前。
5.丹栀逍遥散加旱莲草,主治乳头溢液症。
6.丹栀逍遥散加木瓜,主治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7.丹栀逍遥散加丹参,主治功能性低热或经期低热。
8.丹栀逍遥散加菊花、石菖蒲,主治肝郁型急性视神经炎。
9.丹栀逍遥散加生地、菖蒲、桃仁,主治肝郁脾热型萎缩性鼻炎。
10.加减逍遥散,即丹栀逍遥散去薄荷、生姜,加白芥子、半夏,用于肝气郁结,手足酸痛,胸胁郁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