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早在中国唐宋时期已开始盛行,诗人苏轼有诗云:“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他还提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很多现代人都知道泡脚对健康的好处,但为什么泡脚对健康有好处、用什么泡、泡多久这些问题很多人却不清楚。
原理解析
足浴的好处 是不是真的?
对于冬季足浴的好处,不少医生都持了肯定的态度。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黄锦军告诉记者,中医认为秋冬时节应收藏阳气,而足疗则是帮助全身气血运行的一种调理方法,因此秋冬季节进行足疗,效果尤佳。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赵伟波、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会员、梁记足部保健服务站主理梁美堂也表示,由于人是直立行走的,双脚处于人体最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上血液的重力作用、脚底血管受压等,导致脚上的静脉血回流比较薄弱,代谢物容易沉积。泡脚能够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加快血运回心脏的速度,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
助眠、安神、增进食欲、袪火
足浴有功效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中华反射学专家、广西元之源亚健康医疗中心技术总监周海丰介绍,足浴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可以产生最直接的三大功效:
首先,帮助睡眠。失眠,在中医上常因晚上虚火上炎,心阳无法隐藏导致。泡脚能帮助睡眠,是因为足心有一个涌泉穴,涌泉穴属肾,属水,容易受寒。用热水泡涌泉穴,可以起到温煦肾水的作用,肾水得到温煦后肾气蒸腾上扬,易与心火交融,达到阴阳协调,促进睡眠。
其次,泡脚可安神定志,让人精神好,改善头晕、头痛、健忘。周海丰表示,足部是3条阳经的止点,3条阴经的起点,前头的阳明经、头顶的厥阴经、后头的太阳经、片头的少阳经,都与足部相连,因此刺激足部,可以达到提神醒脑的功效。
最后,泡脚还可以增强食欲。根据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脚上胃肠道对应的反射区正好与脾经相重叠,刺激这个区域,可以通便、让人胃口好。
足浴可助手脚暖
“冬天为什么会手脚冰冷?从中医来说,因为我们的阳气内敛了,都收在内脏里,而不能发于皮肤。”南宁市迪拜中医诊所主任薛炜告诉记者,冬天阳气内敛,所以很多人会手脚冰冷,还有的人会容易上火,有内热。而泡脚则有助于把阳气散到体表,这时候就起到了袪火的作用,还可以缓解四肢冰冷的问题。另外,泡脚把身体里的火往下坠,勤泡自然就解决了失眠的问题。“所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提倡的是夏天喝暖水,洗冷水澡,而冬天则要喝凉水,洗热水澡,再加上泡泡脚。”
是否要泡足三里穴
泡脚是否要泡到足三里,也就是膝盖的位置,才能达到泡脚的养生效果?薛炜认为,泡脚是激起人体足部的局部反应,也不一定要刻意地去泡到足三里这个穴位。不过,也可以在泡脚时常按按,还是有好处的。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韦猛民也认为,是否泡到足三里穴,看个人喜好即可,如果要对足三里穴进行保健,按摩、艾灸都是不错的方法。
不出汗、别太久、别突然、控水温、要坚持
泡脚有讲究
第一,泡脚别泡出汗。周海丰介绍,泡脚时间最好在30分钟左右。泡脚一般微微出汗既可,如果泡的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大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血;而徐徐出汗才能不伤正又能祛湿。
第二,选时间。饭前一小时内、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饭前一小时内人体能量少,泡脚会使全身血液循环丰富,更加消耗能量,导致脱水、低血糖;饭后半小时内由于血液集中在胃肠道,如此时泡脚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分配到胃肠道的血运会相对减少,不利于消化吸收。
第三,要坚持。民间有一句俗语:“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这在中医上正好符合四时养生的原理。当然,泡脚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周海丰根据多年研究观察发现,坚持泡脚2~3个月,才能出现比较明显的改善亚健康的效果,关注健康的人更是把泡脚当做了每天的习惯。
第四,控水温。糖尿病患者泡脚要特别控制水温。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一般泡脚的温度在45摄氏度比较适宜。
薛炜也提醒,如果一般市民泡脚,水要够热,而且得及时加热水,别把水温弄得不冷不热,否则因温度扩张的血管就会因此冷却收缩了,对身体也是不好的。
第五,别突然。薛炜提醒说,有研究发现,血液太热也是会凝固的,尤其是在冬季,血液本身流动速度就比较慢,如果突然“遇热”,就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着血液进入心、肺、脑等组织,反而对身体有害了。“所以,别天气突然冷就泡脚,应该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天气不太冷时就开始泡,让我们的血管适应热度,这才能保证健康。”薛炜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