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痰 寒邪犯肺,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由受风寒邪侵袭后转化而来,痰黄粘稠,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
风痰 风邪犯侵,即伤风引起。初起时痰白稀,后可转黄粘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
湿痰 由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水湿凝聚成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燥痰 因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粘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自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
老年人和小孩往往因为抵抗力弱易感冒,感冒后咳嗽、咳痰就随之而来,于是,人们会买来一些感冒药和消炎药,认为只要感冒好了,咳嗽、咳痰的现象自然就会少了。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痰多的时候,还会伴有眩晕、头疼、心悸等症状,这正是应了中医“百病生于痰”这句话:生病会导致痰多,而痰多也会导致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如肺热生痰,脾虚湿盛也会生痰。一般来说,中老人痰多多是由脾虚、肺虚、肾虚导致,而儿童痰多则是肺热导致。痰有“寒、热、风、湿、燥”之分,治疗“痰症”需先辨证后治疗:如有肺热者应先清肺热,脾虚湿盛者应健脾燥湿。以下是几种治疗痰症的常用经典方剂,灵活运用大有裨益。
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 茯苓12克,甘草、五味子、细辛各6克,干姜9克,水煎服。方中干姜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细辛温肺散寒,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之力;又以茯苓健脾渗湿,化饮利水;为防干姜、细辛耗伤肺气,又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甘草和中调药。全方堪称温化寒饮之良剂。
热痰——小陷胸汤 黄连6克,半夏9克,瓜蒌实15克,水煎服。方中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以瓜蒌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风痰——止咳散 桔梗(炒)、荆芥、紫苑、百部、白前各9克,甘草3克,陈皮6克。方中百部、紫苑止咳化痰;桔梗开宣肺气;白前降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对于新久咳嗽,咯咳不爽者,均有良效。
湿痰(各种痰症)——二陈汤 半夏、橘红各10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经加减,又可用于多种痰证。
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日常生活中,治疗喉咙痛、痰多,常常选择甘草或胖大海,因为这两者服用起来均比较方便。但是,这种做法在中医看来有些偏颇。
甘草有化痰的本领,如果痰很黏,吐不出来,服用甘草能够化痰,这样,痰就可以吐出来了,但是,它只是化痰,并没有祛痰的作用,治标不治本。而胖大海有祛痰功效,但是只是针对热痰而言,而老人的痰几乎没有热痰,吃多了胖大海可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