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常见燥证论治

燥为秋天的主气。燥 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 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 伤肺,灼伤肺津。因而临 床上多引发咳嗽、咳血、 衄血、消渴、痿病诸证,辨 证施治可获良效。

肺燥咳嗽燥邪犯肺者,咳呛气逆,痰少而 黏。或带血丝,口干,唇鼻 干躁,咽痒干痛,或兼身 热、鼻塞等表证,舌淡,苔 薄白或黄,质干,边尖红, 脉弦细数或浮数。阴耗热 灼者,干咳少痰,或痰中 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 红,潮热盗汗,形体消瘦, 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 清肺润燥或滋阴润肺。方 用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 肺汤加减,兼表证选桑杏 汤。常用中药:生地、麦 冬、百合、贝母、栀子、白 芍、玄参、桔梗、沙参、桑叶、杏仁、太子参、甘草。

肺燥出血以咳血、鼻衄为多,常兼喉痒咳;嗽、痰少、口干鼻燥或身热等症状,舌红少津,苔薄或黄,脉数。治宜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方用桑杏汤或桑菊饮化裁,酌加凉血止血药。常用中药:桑叶、栀子、丹皮、豆豉、沙参、贝母、杏仁、桔梗、芦根、白茅根、侧柏叶、藕节、甘草。

肠燥便秘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烦热口干,或有头晕目眩,心悸,舌淡,或红而少津,脉细或涩。治宜养血滋阴,润燥通便,方用《尊生》润肠丸合增液承气汤。常用中药:当归、生地、火麻仁、白芍、桃仁、何首乌、枳壳、玄参、麦冬、瓜蒌仁、大黄。

燥热消渴 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为主症,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数。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丹溪心法》消渴方加味。常用中药:天花粉、黄连、生地、太子参、葛根、麦冬、天冬、知母、藕节、乌梅。

燥热痿病病起发热,突然或渐见肢体痿软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痰少,咽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味。常用中药:太子参、麦冬、生石膏、桑叶、杏仁、火麻仁、枇杷叶、阿胶(烊化)、胡麻仁、山药、金银花、甘草。

此外,燥邪、燥热还可引发或加重痤疮、瘙痒症、银屑病、玫瑰糠疹、湿疹、疔痈等皮肤病,致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并伴有口干唇燥、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应以清肺凉血,养血润燥为治疗法则。 (尚学瑞)

上一篇:防秋燥对症选方效更好

下一篇:老人当心“假秋燥”坑人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