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养生>正文

秋凉莫悲愁 应对有方法

消秋愁 入秋以后,阳光照射开始减少,人体内的褪黑激素逐渐增多,人的情绪难免消沉低落。加上雷雨阵阵、自然界草木枯萎、花叶凋落,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特别是退休、离休在家的老人,一生颇多坎坷,常会引发凄凉、垂暮之感,产生忧郁、悲伤等情绪变化。故老人在秋天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设法改善种种不良心境,提高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避免不良情绪的十扰。一要宁心安神,静心养气,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自己的情绪,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二要多接受有益的光照,多晒太阳。在室内可用模拟太阳光谱的“全光谱”灯泡代替白炽灯等“不全光谱”灯泡。三要多接触负氧离子,经常处身于净化的自然环境之中,如郊野、园林等,可使精力充沛,减轻不安情绪。四要多参加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排,使秋愁在愉悦之中,肖然而去。

解秋乏 盛夏季节天气炎热,使得能量大大亏耗。人秋之后,各种生理功能渐趋平衡,但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于是,不少年轻人都会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疲惫、倦怠,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等,更何况是老人。缓解 “秋乏”,首先应从生活起居上调整,夏天晚睡早起,秋凉后改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过劳,同时衣着不可过厚。其次,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补偿夏日的消耗,但注意不要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功能。秋凉后,应少食生冷及性味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秋乏”。第三,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太好时机,可开展一些诸如太极拳、慢跑、广播操、冷水浴等普及性的体育及健身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消除 “秋乏”。此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 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除秋燥 伴随自然万物干枯萎黄,人体常反映出 “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千裂、大便秘结等,对此可从饮食上进行调理。根据“燥者润之”和 “少辛增酸”的原则,一是适当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豆浆、乳品等;二是酸甘化阴,宜多吃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柚子、猕猴桃、山楂等。另外,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忌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 “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秋天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将上述润燥之品与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除燥。还有,中医有一称为 “增液汤”的名方 (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一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常饮。 (宁蔚夏)

上一篇:秋季宜练养肺功

下一篇:防秋燥对症选方效更好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