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医人以拯救百姓生命为己任,呕心沥血,潜心研究,积极实践,改进创新,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的思维方式不同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首先着眼于天人合一,着眼于人体的整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没有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没有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就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医医生。现在很多中医医生存在思维西化的问题,他们看一个病人,治疗一种疾病,往往不是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和辨证论治的分析,而是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化验和检查。
这种中医思维的异化是主观、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西医的输入与冲击。鸦片战争后,西方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把西医输入了进来。当时人们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忽视或不顾不利的一面,加上国家的大力倡导,一度使西医占据中国医学领域的制高点,由此形成了对中医的高压态势,扼杀了中医的发展空间。还有,教育的失误与错位。教育是科学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无论西医还是中医要有所发展,必须从“从娃娃抓起”。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而目前的中医药教育西医课程比例较大,不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发展中医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中医发展规划,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稳步推进,抓好落实。要以培养一大批“铁杆中医”为目标,建立并完善起中医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任用和奖惩机制,使从事中医工作者有德有才有发展。要打破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资源共享机制,以此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促进中医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要积极借助互联网这个新的平台,在更大的范围内,不断提升中医的影响力,扩大中医的服务地域,创新中医的发展空间。要放宽眼界,扩大视野,积极推动中医走出去。
第二,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振兴发展中医,人才培养是根本。要改变目前中医教育培养方面的现状,要改变教育模式。中医院校要成为真正的培养中医的摇篮,就要避免一味西化,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等有关的学习教育工作,使学生真正树立并养成中医的思维方式,明确中医分析研究疾病的方法,掌握中医医治疾病的手段和途径,进而充分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
第三,重视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人们对任何一种事物的认识与接受,既需要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也需要外部的宣传与引导。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医,在引领生活、促进健康、医治疾病、延续生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要为人们所认识、所理解、所接受、所欣赏,特别需要运用各种方式、手段和途径进行科学有效的大力宣传和弘扬,特别是在人们对中医还存在某些片面或错误认识的情况下,更需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使国人明确中医的发展历史、中医的核心价值、中医的施治特色、中医的可靠疗效,进而增强对中医的信任。(金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