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予良 石玉山
阴阳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但也是学者研究中最难说清,读者最难理解的概念。如何认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笔者认为,首先要理清哲学里讲的阴阳与中医阴阳关系。中医阴阳必须放在中医特定的语境中去研究认识,即“阴阳语境学”。这样或许可能使《黄帝内经》所述的阴阳理论研究产生重大突破。
什么是“阴阳语境学”
什么是“阴阳语境”?就是阴阳两个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这个环境是指含有阴阳两个语言单位语句的上下文。什么是“阴阳语境学”?研究“阴阳语境”的科学,就是“阴阳语境学”。路甬祥在《科学问题是科学发现的起点》中提出:“交叉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科学和哲学等大门类科学之间发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门类科学内部众多学科之间发生的内部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不难看出,“阴阳语境学”是由《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现代汉语语境学理论交叉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理论”。
《黄帝内经》中阴阳是“阴阳性质判断语境”
《形式逻辑学概论》说:“引用言论,应保持语境的统一,不得随意改变,否则就可能犯混淆或偷换语境的逻辑错误”。在现代中医著作中把《黄帝内经》阴阳性质判断语境改变为阴阳矛盾或对立关系判断语境的例子举不胜举。如《黄帝内经》:“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水为阴,火为阳”。第一,从阴阳语境学理论视角看,以上3句话是含有阴阳两个语言单位的语句,这3句话构成了3个阴阳语境。第二,《全注全译黄帝内经》(张登本,孙理军主编)认为,这3句话中的“为”是“属于”的意思。译作白话是“天属于阳”。第三,根据《形式逻辑学概论》,从形式逻辑学视角看,“天属于阳”之“天”是表示被断定对象的概念;“阳”是表示被断定对象“天”的性质的概念;“属于”是表示被断定对象“天”与性质“阳”之间联系的概念。不难看出,《黄帝内经》“天为阳,地为阴”等3个阴阳语境,是阴阳性质判断语境。
现代一些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或专著里讲:“诸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无不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现象”。不难发现,这些书里偷换了《黄帝内经》阴阳性质判断语境。在《黄帝内经》“天为阳,地为阴”等3个阴阳性质判断语境内增加一个连接词“与”,于是,就把《黄帝内经》原来“天为阳,地为阴”等3个阴阳性质判断语境,变换为天为阳与地为阴、日为阳与月为阴、水为阴与火为阳3个阴阳矛盾关系判断语境。可见,矛盾、对立是表示天的“阳”性质与地的“阴”性质之间关系的概念。众所周知,阴阳语境变,阴阳意义必变。由于偷换了阴阳语境,把《黄帝内经》“天为阳,地为阴”等3个原本表达的阴阳性质判断意义,理解为阴阳矛盾关系意义。
阴阳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黄帝内经》的阴阳是在阴阳性质判断语境中,判断的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的性质;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中的阴阳是在阴阳对立或矛盾关系判断语境中,判断的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的矛盾或对立关系。从《形式逻辑学概论》定义的规则看:“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和‘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过窄’,就是定义概念的外延小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中医基础理论类著作中所述“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个阴阳定义过窄。因为用阴阳判断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关系,只是阴阳判断的局部,不是全部,还应该包括《黄帝内经》用阴阳判断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在内。
阴阳语境学或可使《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研究产生突破
通过阴阳语境学理论的应用,一是使我们认识到中医基础理论类著作变换了《黄帝内经》阴阳性质判断语境,导致对中医阴阳理论的解释有误;二是这类著作中的阴阳存在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三是对《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含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路甬祥先生说:“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阴阳语境学理论,就是《黄帝内经》阴阳理论与现代汉语语境学理论,这两个理论的“学科交叉点”。通过阴阳语境学理论的研究和应运,或可使《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研究产生科学突破。(马予良 石玉山 北京京师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