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源远流长 根基深厚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包容精神,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包容精神促进各种文化要素的交流互鉴,激活出不同文化的潜在活力,不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文化新形态。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容精神在其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异论篇》中列举了东方、西方、北方、南方、中央五个地域的地理特点、风俗习惯、好发疾病,以及对应的砭石、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艾焫、微针、导引按蹻等五种治疗方法,提出“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的观点。
 
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就强调兼收并蓄不同地域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用治疗方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杂合以治”的思想渊源所在。
 
“六经辨证”体系的创立,体现了包容精神在推动中医药核心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创立“六经辨证”体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写道:“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要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张仲景在写作《伤寒杂病论》时参考了大量当时的医籍,吸收了前人的学术思想及经验,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了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外来药物的输入,给临床用药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中药品种发展中的包容精神。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而1999年公布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中药资源数量12807种,与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神农本草经》相比,中药品种增长了约34倍。中药品种的增长是源于各个时期、不同地域用药经验的总结,其中外来药物的输入也是中药品种增长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历代的本草学著作中均有新增的外来药物见载。其中如乳香、没药、苏合香、西洋参等药物更是沿用至今。
 
广大针灸研究人员科学、包容的精神,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阐释针灸的科学内涵,改进针灸疗法的操作应用,推动现代针灸医学的蓬勃发展,让针灸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疗法走向了世界。1997年11月3~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办针刺疗法听证会,会议对针刺疗法对化疗引起或手术后发生的恶心呕吐和多种痛症的疗效给予了肯定,探讨了针刺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这次听证会成为了针灸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推动了现代针灸医学的发展。
 
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源远流长,在中医药早期核心理论体系的创立及中药品种的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现代针灸医学的构建中闪耀出智慧的熠熠光芒。
 
在中西医并存的当下,需要我们发扬中医药文化中的包容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放下门户之见,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医药,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中医药更好地为健康事业服务,书写新的绚烂篇章。(俞晓旸)

上一篇:临床血分证候的辨治分述

下一篇:致中和思想的渊源 李德新教授致中和思想的内涵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