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李约瑟难题的文化解析——兼论中医是否属于科学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不同年代、 不同 场合曾多次提出疑问: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知识曾经 在世界领先, 而近代科学却未能在中国产生? 此即所 谓的李约瑟难题。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领先的观点, 有学者提出质 疑。 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科学理论非常贫乏, 只是在 实用技术方面比较发达, 而科学与技术并非一回事, 李约瑟混淆了科学与技术 [1] 。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 中 国古代没有科学 [2] 。 不难发现, 对李约瑟难题的探讨 衍生出了新的疑问: 究竟什么是科学? 科学与技术的 关系怎样? 中国古代究竟有无科学? 另外, 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是否属于科学? 本文 拟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以探讨。

什么是科学?

“科学” 一词是对英文 “science” 的翻译。 也就 是说, 科学首先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要弄清什么是科 学, 必须到西方文化中寻找答案。

1. 古希腊神话与科学 所谓神话就是以想象的 方式将自然万物神化, 进而以 “神” 这种形象直观的 符号为载体, 采取故事的方式表达人对事物的看法 以及思想、 情感。

古希腊人眼里的神来自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量 的神化。 三代众神之王——乌拉诺斯, 克洛诺斯和 宙斯均是上天之神。 宙斯的武器, 无论是风神、 雨 神、 雷神还是电神, 均是对自然现象的神化 [3] 。 在希 腊神话中, 神和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神是不朽的, 人是可亡的, 奥林匹斯山上的神殿只是为神而 设, 人与之毫无缘分 [3] 。 可见, 希腊神话体现了一种自 然观——天人分离, 而天人分离自然观恰恰是西方 科学的前提或出发点。

2. 宗教与科学 从表面看, 宗教与科学似乎是 对立的, 然而西方近代科学脱胎于基督教文化圈, 大 多数科学家均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这是为什么? 基督教的出发点是上帝的存在。 其实, 上帝无非 是由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而将其外化的产物。 所谓外化, 即对象化。 上帝独立于人而存在, 人与上 帝、 俗世与天国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见, 基督教 与古希腊神话一样, 是天人分离自然观的产物。 就此 而言, 宗教与科学是一致的。 与神话不同的是, 神话 中的神众多而且形象直观, 具有更多人的特点, 而 基督教的上帝则是一神, 更加抽象, 更有利于抽象 思维。

宗教基于信仰, 然而上帝独立于人而存在, 却没 有为人的感官感知的具体形象, 怎么证明上帝的存 在呢? 如果不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势必影响到信仰 的虔诚, 于是, 证明上帝的存在便成为宗教的一项基 本任务。 证明上帝的存在要靠理性, 因此, 基督教虽 然基于信仰, 却又与理性结伴, 宗教既有非理性的一 面, 又有理性的一面。 由于上帝是虚构的, 不可能像 自然科学那样采取实验的方法证明, 对上帝存在的 证明只能是逻辑的、 推理的。 上帝作为纯粹抽象的符 号恰恰符合逻辑思维对纯粹抽象的要求, 因此, 对 上帝存在的逻辑证明在客观上促进了逻辑学的发展 和完善。

3. 哲学与科学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理论的形成 (除数学外) , 必须经过实验验证, 将假说转化为理 论。 由于系统的实验法产生于近代, 近代之前的科学 除了少数经过实验验证之外, 大部分停留于思想层 面、 假说层面, 具有较多猜测的成分。 如, 古希腊的 原子论, 设想宇宙的本质是由无法看见的原子组成, 这种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原子论是完全一致的。 停 留于猜测、 思想层面的科学称为自然哲学。

4. 科学与技术 从科学的发展过程看, 科学经 历了古希腊神话的文学浇灌、 基督教的理性锤炼以 及自然哲学的思想启迪, 一直到近代, 瓜熟蒂落, 脱 颖而出, 形成了近代科学。 西方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 的关系是: 古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诞生的必要准备; 近 代科学是古代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的发生、 发展、 孕育过程说明, 西方文化是一种分化型文化。 所谓分化是指作为一个整体, 西方文化由多种成分 组成, 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外在性的, 较为松 散, 是混合而非融合。 在早期, 由于条件尚不成熟, 各种成分混为一体, 笼统不分。 一旦条件成熟, 各组 成成分便会分化、 独立出来。 神话中固然有科学的 因素, 然而神话毕竟是神话, 其真正的使命是文学, 因此, 神话中的科学成分逐步剥离出来, 进入自然哲 学的怀抱。 在实验方法尚未成熟之时, 作为一种笼 统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自然哲学既具有哲学的思想 性, 又具有科学的知识性, 然而, 哲学毕竟以思想为 使命, 实验法一旦成熟, 科学便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 来。 宗教的使命是信仰, 由于信仰对理性的需要, 宗 教无意之中扮演了孕育科学的角色, 然而毕竟宗教 是宗教, 科学是科学, 一旦时机成熟, 科学便脱离宗 教的怀抱, 与之分道扬镳。

科学意味着理论, 技术意味着实践。 一个真正 意义上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 两者是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 相互渗透的。 在科学漫 长而曲折的孕育过程中, 人们对完整意义上的认识 过程并无清晰的意识, 也无法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 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长期处于分割、 分离、 独立 状态, 相互间的转化非常有限。 直到近代, 才真正告 别了科学与技术分离、 独立甚至对立的漫漫长夜。 近代科学的诞生标志着科学走向成熟, 其表现在 于科学与技术的打通, 以及两者转化机制的建立与完 善。 科学与技术打通意味着科学的使命——认识自 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的清晰化。 科学理论无法直 接或者单独完成其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使命, 必须转 化为技术才行。 从这种意义上说, 科学就是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 科学是技术的原理, 技术 是科学的产品, 科学是技术的前身, 技术是科学的结 果, 科学是无形的技术, 技术是有形的科学。 可见, 科 学与技术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在有些情况下两者需 要区分, 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混用, 可以以科学代指技 术, 或者以技术代指科学, 或者笼统地称之为科技。 科学的本质在于其天人分离自然观、 逻辑思维 方式以及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的作用。 李约瑟难题涉 及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认识, 要真正认清中国古代科 学, 必须联系其赖以生存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 文化是否具有西方科学的要素呢?

道法自然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并非天人分离, 而是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在认识过程中, 人并非以旁观者 的身份出现, 而是直接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这意味 着认识过程没有将自然对象化, 因而没有自然向非自然——物质、 器物、 机械等的转化, 而是保持了事物的 本来面目——有机的、 灵性的、 神韵的、 有生命的。 作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模式, 天人合一巧妙地 将感官与大脑活动融为一体, 保持了思维的自然状 态, 因而在认识过程中不打破事物的自然状态; 天人 分离则将感官与大脑的活动截然分开, 打破了思维的 自然状态, 进而打破了事物的自然状态。 天人合一认 识过程是一步式的——感性与理性合一, 即悟性, 具体方法是通过取象比类, 在 “象” “义” 构成的意 境中体悟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感性与理性分离, 意味着将事物感性直观的形 象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然后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展开 思维活动, 具有抽象性特征, 称为抽象思维。 抽象思 维遵循逻辑规律, 又称逻辑思维。 感性与理性合一, 意味着将事物的感性直观形象与抽象的内在联系融 为一体, 不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展开思维活动, 而 是以 “象” “义” 构成的 “意念” “意境” 为基础展开思 维活动, 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 称为形象思维。 形象 思维遵循取象比类规律, 又称取象比类思维。

人是有灵性的, 人的价值不可以物质、 器物等功 利性的价值衡量, 因此, 孔子曰: “君子不器” 。 自然 本身也是有灵性的, 也不可简单地视之为 “器” , 故 老子曰: “朴散则为器” 。 “朴” 为本真, 本真散失则 沦落为 “器” 。 无论是人还是自然万物, 均有本真, 本真即自然状态, 失去自然即沦落为 “器” , 器即非自 然、 非生命性的器物、 物质、 机械等。

《易经》曰: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 器” 。 所谓形而上, 是指自然状态下的事物, 虽有形 却无定形, 灵活多变, 富有生命和灵性, 蕴含着本 真, 即 “道” ; 所谓形而下, 是指非自然状态下的事 物, 没有生命、 没有灵性, 形状固定, 作用单一, 称 之为 “器” 。 “朴散则为器” , 自然本真中的 “道” 在 “器” 中已经不复存在, “器” 所载的不是 “道” , 而是 “技巧” “术” ,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科学技术。

可见, 中国古人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的意义

和作用, 将其归属于 “器” 。 科学技术自有其用, 然 而并非 “大用” , 真正的 “大用” 是把握自然本真之 “道” , 不是在 “器” 的意义上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而是在 “道” 的意义上顺应自然、 法则自然。

天人合一既不会产生对象化的虚无缥缈的

“神” 或者 “上帝” , 也不会产生对象化的固定、 冰冷 的 “物质” “器物” , 不会产生科学, 而是产生了融人 与自然万物为一体的一元的 “道” 。 为了与 “科学” 一 词对仗, 并考虑现代人的表达习惯, 可以称之为 “道 学” 。 道学包括儒、 道、 医、 武、 文、 艺等。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

从中国古人关于 “道” 与 “器” 关系的论述看, “形而上者谓之道” , “道” 即道学, “形而下者谓之 器” , 关于 “器” 的知识即科学。 可见, 中国古代也有 科学, 只是古人扬 “道” 而抑 “器” , 道学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而科学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 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 科学是技术的原理, 技 术是科学的产品, 科学是无形的技术, 技术是有形的 科学, 科学与技术并无本质的不同, 因此, 以四大发 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实用技术属于科学。

科学是天人分离自然观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 的自然观是天人合一, 为什么天人合一自然观会产生 科学呢? 其实, 中国古代科学并非由天人合一自然观 孕育, 天人合一自然观孕育了道学, 道学是排斥科学 的。 器物层面的实用技术历来为士大夫所不齿, 斥之 为奇技淫巧。

科学意味着物质、 器物、 机械、 工具。 使用工具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这种意义上 说,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为了生存, 必然有器物层 面的需求, 必然有科学技术活动。 然而没有天人分离 自然观, 便无法产生逻辑思维, 没有逻辑思维便无法 产生科学理论, 中国古代科学在理论方面少有建树, 很难上升到 “学” 的高度, 而是停留于 “术” 的层面, 这就是中国古代科学以实用技术为主, 科学理论贫 乏的原因所在。

天人合一自然观排斥天人分离自然观, 但这并非 意味着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天人分离自然观。 其实, 中 国古代也有天人分离自然观, 只是处于自发状态, 没 有像天人合一自然观那样上升到理论高度而已。 与 天人分离自然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 中 国古代逻辑思维的确贫乏, 但并非没有; 同样, 中国 古代科学理论的确贫乏, 但并非没有。 如, 墨子的著 作中就有大量关于逻辑思维以及科学知识的记载。 也就是说, 中国古代也有天人分离自然观、 逻辑思 维以及科学理论, 只是长期停留于自发状态, 萌芽阶 段, 未能像西方那样成长为参天大树而已。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实用技术早已完 全融合到西方科学技术之中, 而且曾为近代科学的 诞生做出过重要贡献。 这种现象表明, 中国古代实用 技术与西方科学同质, 因而属于科学。

李约瑟难题解析

李约瑟难题包括两部分: 一是为什么中国古代 科学领先? 二是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西方? 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比较容易理 解。 从科学发生、 发展的历程可知, 西方近代科学的 诞生是科学发生、 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科学由幼稚 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简单、 粗糙, 不成体系, 基本 上停留在萌芽状态, 为什么在缺乏理论支持的情况 下, 却能在实用技术的发明创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 位置呢?

西方古代科学理论较中国有一定优势, 但主要 表现在数学、 逻辑等理论性学科, 而在物理、 化学等 应用性学科, 由于其系统的实验法尚未建立, 基本上 停留于假说或者说自然哲学阶段, 无法转化为实用 技术。 在科学与技术全面打通之前, 科学的使命或作 用尚未浮出水面, 人们过多地沉溺于空虚的理念世 界, 崇尚理论, 鄙视技术, 对技术的发展起到阻碍作 用。 尤其是在漫长的中世纪, 虽然 “对上帝存在的证 明”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但主观上其与 科学的对立斗争则明显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因此, 近 代以前, 具有科学传统的西方在实用技术方面并无 明显优势。

中国古代在科学理论方面乏善可陈。 然而, 中国 古代日常实用技术对科学理论的依赖性较弱, 理论 缺乏对其影响不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是天人 合一, 由天人合一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是一元的, 一 元意味着融合、 和谐、 稳定、 统一。 相反, 二元分裂的 西方文化易于矛盾、 冲突、 斗争, 具有明显的侵略、 扩 张倾向, 西方社会长期处于战争、 动乱、 分裂状态, 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不利。 魏增华 [4] 认为, “和” 是中国或者东方伦理思想的一个主要心理特征, 而 “争” 则是西方伦理思想的一个主要心理特征。 不同 宗教、 不同派别之间因观点不同可能直接导致斗争 和战争。 周建标 [5] 认为,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十分有限的时代, 统一能够最大限度地聚集力 量去创造文明。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稳定, 有利于科学 技术的积累和发展。

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便出现了中国古代科 学理论贫乏, 实用技术发达的现象。

然而, 到了近代, 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实现了全 面、 系统的打通和转化,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一体 化, 科学对技术的引领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科技像插 上了翅膀, 一日千里, 迅速将中国古代那种缺乏理论 引领的实用技术远远地甩在身后。

结语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 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主流和分 支两部分, 即道学与中国古代科学。 道学与中国古代 科学虽然均产生于中国, 然而两者却是异质的, 中国 古代科学与西方科学才是同质的。 中医属于道学而 非科学。

将中医冠以科学的名义, 意味着以科学的标准 审查中医、 改造中医, 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反而 会对中医造成严重破坏, 使中医西化、 失真, 甚至不 伦不类、 面目全非, 离真正的中医渐行渐远, 走向萎 缩以致消亡。

李约瑟关于中国古代科学领先的观点, 在很大 程度上满足了国人的自尊心, 毕竟中国古代有辉煌的 科技成就比没有科学的结论更令人兴奋。 李约瑟的 观点大体是正确的, 李约瑟难题并非像有些学者认 为的那样是毫无意义的伪命题。 然而李约瑟主要从 科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进行了整理, 并未认识 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非科学, 而是道学, 而这恰 恰是李约瑟难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科学是西方的传统, 中国的科学先天不足, 然而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魅力在于道学。 道学虽然不 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但在人的价值取向、 社会统一、 稳定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道学虽然排斥科学, 但也 有包容, 也有协调。 道学与科学联手曾经创造了光辉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今天中国的迅速崛起, 道学依 然功不可没。

现代人容易站在科学的立场以批判的眼光看待 传统文化, 然而更为明智的做法并非破坏性地批判 传统, 而应建设性地发扬传统, 并非一味地在科学的 高精尖上与西方比高低, 而应在综合效果上与其比输 赢。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科学本身固有的双刃性 也在暴露, 中国传统文化在合理利用科学, 防止其负 面影响方面应该有独特到之处, 值得深入研究。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较好、 最具生命力的 部分, 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 青睐。 弘扬中医应更多地站在道学的立场, 否则可能 事与愿违, 将中医推向深渊。

作者:王振华 王志翔

上一篇:跟师临证 读悟经典

下一篇:从先秦人文思想论“脾为谏议之官”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