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学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 思维发展、演化的方法,其主要特征是: 把研究对 象作为发展的过程进行动态考察,注重考察历史过 程中的主要的、本质的必然因素 [1 ] 。玄府学说创 立于 800 多年前,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其确切内涵 是什么?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让·皮亚杰 ( Jean Piaget) 认为,知识是不断构造 的结果,知识的构造有严格的逻辑规律; 知识的每 一次构造,总是以前一阶段知识结构为基础,体现 为对前一阶段知识结构的扬弃与创新; 知识从一个 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总是以一些新结构的形成 为标志; 知识建构逻辑规律的时空过程是可以认识 和再现的 [2 -3 ] 。因此,从发生学角度探讨玄府学说 的构造过程,阐明其渊源及思想内涵,对正确理解 学说内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相关研究迄今尚属空 白,本文试就其生成理论作初步考察与分析。
1 宋代理学疑经思想的影响
刘完素所处的时代,适值理学肇兴,儒、道、 释合流之际,宋代理学重义理,好创获,重发挥, 喜新说,怀疑精神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4 ] 。当时理 学大师纷纷主张疑经、议经,反对盲从,提倡创 新,开一代治学新风。如程颐曰 : “学者先要会 疑 ”( 《二程遗书》 ) ; 朱熹曰 : “若是更革,则须 彻底重新铸造一番,非止补漏而已” ( 《朱子语 类》 ) 。可以认为,宋代理学疑经思想对刘完素医 学创新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刘完素穷毕生之 力精研 《黄帝内经》等经典,但他尊古而不泥古, 继承更能创新。尝曰 : “若专执旧本,以谓往古圣 贤之书而不可改易者,信则信矣,终未免泥于一 隅 ”( 《素问玄机原病式·序》 ) 。
作为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极富创意的玄府学说, 其形成既是刘完素数十年医学研究与实践结出的硕 果,又是其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仔细考察该学说 的发生经过,可以清楚地看到,刘完素玄府理论的 构建,既有对前代经典知识的继承与融汇,又有个 人独具匠心的创造,同时又紧密结合临床,有着大 量临床实践应用的支撑,最终丰富完善了对人体结 构层次的认识,实现了中医理论上的一次重要创新。
2 “玄微府”概念的创新
《素问玄机原病式》云 : “皮肤之汗孔者,谓 泄气液之孔窍也; 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 一名 腠理者,一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 一名鬼神门 者,谓幽冥之门也; 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 ” 刘完素在这里首次提出了 “玄微府”的概念 [5 ] 。
其创新点有二: 一是将玄府与气门、腠理、鬼神门 等视作同类,融为一体; 二是以一个 “微”字将 其在形态层次上予以细化,以便赋予不同于原名称 的新属性。紧接着,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富创意的全 新概念,曰 : “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 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 。 考察古代文献,在刘完素之前,玄府与气门、 鬼门基本上是名异实同,玄府与腠理却是两个既相 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一般认为,玄府指皮肤上 的汗孔,腠理则是皮肤肌肉之间隙。唯有 《金匮 要略》提出 ,“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 所注; 理者,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将腠理的分布 范围由体表肌肤深入至体内脏腑是一次重要的突 破,可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呼应者鲜见。另有医 家则认为玄府即是腠理,如隋代杨上善 《黄帝内 经太素》曰 : “汗之空名玄府者,谓腠理也” 。刘 完素出于学术创新的需要,对以上概念做了一番 “彻底重新铸造” 。他首先依从杨上善的说法将玄 府与腠理融合,使其结构兼备孔门与腔隙属性; 然 后沿着张仲景的思路使之延伸到体内脏腑,进而创 造性地推广至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 成为生物体中无所不在的一种微细孔道,作为无器 不有的气机升降出入的结构基础,填补了中医学理 论的一大空白。
刘完素所指的玄府并非单纯的解剖学概念,它 包含有中医经典著作中玄府、腠理的部分内容,更 有着刘完素赋予的若干新特征。首先是结构更微 细,已非肉眼所能窥见; 其次是分布极广泛,机体 上下内外无所不在; 再次是功能更全面,气血津液 精神囊括无遗,在一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仔 细分析,刘完素虽然以 “玄府”命名,其内涵却 大多源于经典腠理。之所以不称腠理而称玄府,当 与刘完素对 “玄”的偏爱有关 。“玄”是道家一个 十分重要用语,有幽远微妙、深奥莫测等复杂含 义。刘完素几个别号 “宗真子” “通玄子” “通玄 处士”等,都表明他属于道教居士。书名 “素问 玄机”显示出道家思想特色鲜明 。 《道德经》曰: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葛洪 《抱朴子内篇》中 首列 “畅玄”篇,曰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 殊之大宗也。眇昧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 远也,故称妙焉” ,将 “玄”作为天地万物的总根 源、总动力。又云 : “玄之所在,其乐不穷。玄之 所去,器弊神逝” ,此处的 “玄”已具有 “气”的 内涵,认为 “气”的流转是万物生灭的根本原因。
葛洪还明确提出玄、道同义,认为 “玄道者,得 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 。 《道 德经》中谈及 “道” ,曰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 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实际将 “道”释为规则、规律,其实 “道”的原始意义即 指道路。从这个角度体会,万物中普遍存在的微细 通道虽然难以窥及,惚惚恍恍中却有形象,恍恍惚 惚中却有实物,微不可见中却有精质,深不可测中 却能得到证实。刘完素心目中的玄府,或许便含有 这样一层 “玄机” 。
3 “玄府闭密”病机的发挥
刘完素以研究阐发病机著称,在其代表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玄府说,其本意何在? 值得从病机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加以分析 。“玄府闭 密”是刘完素着力构建的一个病机要素,而刘完 素玄府理论的提出则主要是出于构建火热论的需要。
3. 1 玄府闭密与阳气怫郁
刘完素 “火热论”的核心在于 “阳气怫郁” , 此观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而阳气怫郁的病变基础 则是玄府闭密。
“玄府闭密” 一词源于唐代王冰注文 。《素问· 玉机真脏论》云 : “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 皮肤闭而为热。 ”王冰注曰 : “玄府闭密而热生 也 。 ”《素问·调经论》云 : “帝曰: 阳盛生外热奈 何? 歧伯曰: 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 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以上均是论 述卫气壅滞上焦、阳气郁闭无以宣泄而为热的病 机,认为关键在于体表皮肤之腠理、玄府闭塞不 通,属于因郁致热。另一方面 ,《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曰 : “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 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 ,则是阳 热导致腠理闭塞而热益盛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谓因 热致郁。上述经文中虽未明确提出 “阳气怫郁” 的名称,但已蕴含了阳气怫郁生热与热盛导致阳气 怫郁两层涵义,而这中间体表玄府腠理的闭塞是一 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张仲景明确提出 “阳气怫郁”的概念 。《伤寒 论》第 48 条曰 : “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 在表,当解之熏之。若汗出不彻,不足言,阳气怫 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燥烦,不知痛处,乍在 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 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 ”指出外邪侵犯人体 肌表,未得疏散发越,可引起阳气怫郁,并描述了 阳气怫郁在表引起的 “面色缘缘正赤”等症状, 提出了当以小发汗法解之熏之的治疗方向。 刘完素继承发扬 《黄帝内经 》《伤寒论》相关 论述,由表及里,推而广之,将用于解释寒邪闭 表,郁而化热的 “阳气怫郁” ,广泛用于六气之变 及五志所伤 。《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虽以五行气运 和 “亢害承制”推演阐释六气化火的原理,但在 机体的病理改变上,阳气怫郁不得散越,乃是其化 火之关键环节,即所谓 “阳气不得散越,则怫热 内作” ,具体病位则是玄府。刘完素借用王冰 “玄 府闭密而热生”之说,将阳气怫郁落实到玄府上。 《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 : “腠理闭密,阳气 怫郁,不能通畅,则为热也” ; “阳气怫郁,而热 转甚,故病加尔。上下中外,周身皆然” 。看似承 接 《黄帝内经 》《伤寒论》的说法,但腠理概念已 转换为广义,实指 “无物不有”的玄府。病变部 位由体表扩大到全身各处,所生之热不仅是表热, 而且有里热; 不仅指外感之热,而且有内伤之热。 正是有了 “玄府闭密”的病理基础 , “阳气怫郁” 才从抽象落到实处。不论风寒湿燥,还是喜怒忧 思,均可导致玄府闭密、阳气怫郁而生热,从而使 六气化火及五志化火具备了充分的理论支撑。 为了说明火热为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刘完素 进而提出了阳热致郁结之说,曰 “阳热发则郁” , “阳热易为郁结” 。一般来说 , “阳主动而散” ,何 以会造成怫郁? 刘完素以 “如火炼物,热极则相 合而不能相离”的形象比喻,以玄府作为中介, 对火热闭密玄府而郁结进行合理解释。病因为火, 病变在气,病机为郁结,病位在玄府。既可因 “热”致 “郁” ,又可因 “郁”致 “热 ” ,“热”与 “郁”紧密相关,互为因果,精辟地揭示了火热为 患的特点。
3. 2 玄府闭密与神机不遂
《素问玄机原病式》曰 : “精神荣卫、血气津 液出入流行之纹理” ,将玄府中通行的成分进行了 极大的扩充,由气而及于津液、精血与神 [6 ] 。究 其依据,仍当源自 《黄帝内经》 ,如 《灵枢·决 气》云 : “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 , 已将精气、津液、血脉视为一体。此后 《金匮要 略》亦有 “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之说。 可见金元以前,玄府、腠理与气血津液相关已有明 确认识,刘完素的创新点在于补充了 “神” ,且有 充分依据。如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 : “血气 者,人之神 ” ;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 : “津液相 成,神乃自生” ,明确了气血津液与神不可分割的 关系。刘完素据此立论,并特意将鬼门称为 “鬼 神门” ,以突出 “神”在玄府中的地位,进而指出 玄府闭密可致 “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 而产生种种病变。将玄府闭密的病理变化从无形的 阳气怫郁发展到有形的津停水阻、痰凝血瘀,乃至 于玄妙莫测的神无所用,涵盖了众多的临床病症。 自 《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学中有关 “神” 理论的构建一直不够成熟,对诸多相关病变的认识 滞后,难以满足分析病机、指导治疗的需要 。《黄 帝内经》中有关于神的论述,如 “节之交,三百 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 《灵枢·九针十二原》 ) ,虽然指出了神在人体的 运行,但未涉及其作用与意义 。《素问·五脏生成 论》曰 :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 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仅提 到了眼目视觉及手足动作与血之间的关系,而未涉 及神。至刘完素才首次从神机运用进行认识 ,《素 问玄机原病式》云 : “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 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 能为用也” ,明确指出神机为用的重要作用,并将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 骨痹等病变俱归咎为 “阳气怫郁,玄府闭密,而 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 “若病 热极甚则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 遂其机,随其郁结之微甚,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 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 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 。
刘完素从玄府闭密分析各种神机病变,为中医 病机学上的一大发展。在此之前,中医文献中尚未 见到类似论述。探究其发生,可能需要追溯至中医 学领域之外。作为一位纯正道医,刘完素在 《素 问玄机原病式》和其他著作中曾多次引用 《仙经》 《清静经》等道家著作中的理论以解释病机。道家 对生命中精、气、神的研究,很早就达到了一个较 高的境界。如 《淮南子》 云 : “精神盛而气不散则理, 理则均,均则通,通则神,神则以视无不见,以听 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 ”金代唐淳 《黃帝阴符 经注》云 : “夫神者,在目为视,在耳为听,在舌 为言,在鼻则闻香,在手则拳握,在足则行,…… 散者意, 聚者气, 气行则神行, 气聚则神聚。 ” 刘高作用 [6 ] 。此外,太极拳也是导引健身的运动方 式之一。此类导引术是中医自古流传至今的形体锻 炼方法,其动静结合,意力结合,刚柔结合,在养 生保健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证实与认 可,以此也证明了邓老师养生之术的科学根基。在 练功方面,最常用的练功方式是松静功,即静坐放 松,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专注于一呼一吸,以 此来平复心气,恢复精神。此外,邓老师常喜练书 法,因 “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 ,同时在书法 练习过程中将养生理念结合其中,以此达到书法与 养生的有效结合,长期坚持,必对调养身体大有裨 益。总结起来,邓老师的保健养身之道即在于食以 杂为主,起居常为需,身以动为要,功以恒为期。 综上所述,养生精要可概括为: 养生先养心, 即为心系大体,心底无私,动中求静,心志不移; 养心先养德,即为养仁心、养虚心、养济世之心; 养生必养脑,即为关心国家大事,保持独立思维, 紧跟时代潮流,调护保养精髓; 养生重养身,即为 食以杂为主,起居常为需,身以动为要,功以恒为 期。其中丰富的内涵及意义,有待更多的探索与 承扬。
参考文献
[ 1] 邓铁涛 . 回归中医以振兴中医[J] . 新中医, 1999, 31 ( 9) : 10- 11.
[ 2] 陈凯佳, 邓铁涛 . 国医大师邓铁涛中医教育思想研究 [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 30( 8) : 1715- 1716.
[ 3] 张书征, 张杏艳 . 邓铁涛教授的中医现代化思想[ J] . 江苏中医药, 2005, 26( 8) : 8- 9.
[ 4] 陈瑞芳, 邓铁涛 . 国医大师邓铁涛养生理念析要[ J]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1( 6) : 999- 1001.
[ 5] 邹旭, 吴焕林 . 寿而康: 邓铁涛谈养生[ M] . 广州: 羊城 晚报出版社, 2007: 10- 23.
[ 6] 廖艳, 林殷, 张聪, 等 . 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人 群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 2011, 34( 3) : 209- 212.
作者:江玉 闫颖 王倩 王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