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经方现代拓展应用的原则与方法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古老 的经方不但没有随时代变迁而远去,反而在新时代 愈发展现出卓越的功效与深刻的内涵。现代研究成 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经方的疗效,而且初步揭示了 其取得疗效的作用机制,发现了部分药效的物质基 础。这些研究成果为经方的现代应用提供了有力的 支撑。张仲景确立的 “以病为纲,以证相辅”的 病证结合的辨证模式,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生动体 现。抓住拓展运用经方的原则和途径,对提高临床 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 经方现代应用需遵循的原则

1. 1 熟谙经旨,打牢基础

要做到在临床上熟练地运用经方,打牢基础、 熟谙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对经方有深入的了解与掌 握是基础和前提。如果对经方组方的原则、配伍的 意义、主治病证的病机以及加减化裁的方法等一知 半解,是绝对不可能用好经方的。要达到对经方深 入了解的层面,首先是要熟读原文,并对其方药组 成、药味剂量、配伍意义、加减化裁方法、适宜与 禁忌症等了然于胸; 其次要明了各经方主治方证的 病机及其所表现出的主要症状与脉象; 再次要清楚 其与类似方剂的区别。只有这样,临证时才能做到 既精确选方又灵活化裁。

1. 2 病证结合,适应需求

病证结合,即指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也包 括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目前科技飞速发 展,医药知识迅速普及,中医药在整个健康领域的 作用也日益凸显,民众的需要也与古代大不相同, 如现代患者在治疗中,既想了解中医的诊断也想知 道西医的诊断。由于西医的病名较为规范,诊断标 准较为明确,临床应用时操作性较强,容易达成共 识,因此,在当前应用经方时,要适应时代及民众 的需求,除了少数西医诊断不清的病证之外,要尽 量作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这样一方面既 可提升辨证的准确性,又可加深、补充对疾病的认 识,另外也有利于明确诊断及判断疗效,有利于医 患沟通与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而遵循这一原则指导 下获取的学术经验,也有利于中西医学界的交流与 相互促进。

1. 3 紧扣病机,抓住关键

辨证析机、因机立法、因法施方是 《伤寒论》 最重要的特色之一。病证的症状脉象虽然复杂,但 每证都有其内在的病机; 方剂的组成虽然严谨巧 妙,但其配伍的意义往往是针对病证的内在病机而设。因此,病机是联系病证与处方的核心,抓住病 机就抓住了经方应用的关键 。 《黄帝内经》云: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 对于经方的现代应用来说 ,“要”就在于每一方证 的病机。只要抓住每一个经方所主治病证的病机, 那么任凭病证千变万化,也能找到对证的经方,从 而取得桴鼓之效。

1. 4 科学评价,有利交流

自古至今,中医在总结自己的学术经验时多采 用个案总结的方式。这种个案的总结无疑在启迪后 学思路、传播学术经验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 值,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仍应继续采 用。但是,除了这一方式外,在经方的现代应用 时,我们也要注意采用包括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 学在内的现代评价方法来评价疗效,总结个人或群 体的经验。现代评价方法较之个案总结方式,其长 处在于更有利于临床经验的积累,更有利于取得同 仁的信任,也更有利于以论文的方式推广及与国内 外中西医界的交流。

1. 5 掌握规律,有的放矢

经方的现代应用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现今的社 会条件下,拓展应用经方要做到有的放矢,无论是 从人道主义亦或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除非在别无 替代以及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绝对不能以药试 病,以患者为试验对象。在经方的拓展应用领域, 前贤及当代的一些中医学大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 贵经验,也进行了非常丰富的临床实践。为了进一 步用好经方,我们要总结这些经验,挖掘其中所蕴 含的内在规律,整理出拓展经方现在应用的方式与 途径,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经方的疗效。

2 经方现代拓展应用的途径

2. 1 方证相应,吻合因机症治

方证对应,即针对经方在 《伤寒论》中所对 应的证候而处方,这是经方现代应用最基础的范 式。方证相应为张仲景所首倡,他在 《伤寒论》 中就明确提出了柴胡证、桂枝证的概念,而以汤名 证,即见到这样的证候就要使用该方,其实已开方 证相应之先河。方证相应的关键点就在于要吻合各 方证的病因、病机甚至症状表现及脉象。初学者只 要对这些了然于心,临证时按图所骥,则最容易掌 握。如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中焦痞满的心下痞 证,桂枝汤治疗卫不外固、营阴失守的太阳中风证 等即属此类。这一方式虽说最为基础,但也最为实 用,临床上如能做到因机症治相互吻合,则每收桴 鼓之效。

2. 2 方症相应,重在有效组合

方症相应,即针对症状或症状组合而用经方。 吉益东洞等所倡言的方证相对 [1 ] ,实际上即是指 此而言。这种只针对症状或症状组合,不论病机而 处方,虽然有简捷、快速的特点,但是也有辨识不 清、疗效不确切以及不容易拓展应用的弊端。临床 上为了扬其长而避其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症状的 有效组合。所谓有效组合,即指真正找到能代表方 证病机的脉症组合,反之则难免失之于机械。如日 本古方派总结的小柴胡汤的方症是 “胸胁苦满或 往来寒热而呕” [2 ] ,明显存在不完备之处。在 《伤 寒论》中,胸胁满确实在很多情况下是运用小柴 胡汤治疗的,但也有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运用小柴胡 汤的,如 98 条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 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 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 下重; 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 哕” ,即属小柴胡汤之禁忌症; 149 条 “伤寒五六 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 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 者,此为结胸也” ,则属大陷胸汤证。

2. 3 谨守病机,不拘症状变化

谨守病机,不拘症状变化而用经方,在现今临 床上最为多见,此为扩大 《伤寒论》方运用范围 最重要的途径。因症状为表象,病机为实质,表象 可以有很多的变化,而实质可以是一个。因此,不 管表象如何变化,只要辨明其病机的实质相同,均 可异病同治。如吴茱萸汤能治阳明寒呕,少阴吐 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 沫,其原因在于其共同的病机是浊阴上逆下犯,故 可一方统治。现代本方用于宫寒之痛经、不孕,浊 阴上逆于巅的头顶冷痛等有佳效,也是基于其病机 相同。

在这一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展出以下两种 方式。其一为据位施方: 据位施方是指根据一个经 方所主病证的大体部位,并参合病机而选择经方。 如薏苡附子败酱散本来治疗 “脓成而下焦阳虚” 的肠痈,其位在下焦,现今该方临床用于腹腔、盆 腔内的多种慢性化脓性炎症,如慢性盆腔炎、结核 性腹膜炎、慢性附件炎、卵巢囊肿等。但需要注意 的是,其疗效的前提不仅仅是病发于下焦之位,更重要的还是要有阳虚兼瘀热内结的病机。其二为循 经处方: 循经处方即根据某方主治病症的经络循行 部位选方。同据位施方一样,也需要以病机符合为 基础,如四逆散后世多用于治疗肝气郁结等病,因 此,将其化裁用于胆经所过之胆囊炎,肝经所及之 乳腺增生,肝经所络之盆腔炎,肝经所绕之副睾炎 等多有效果。

2. 4 旁参各家,贵在灵活变通

参考历代注家的注疏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是十 分重要的途径。如历代伤寒注家多把柴胡桂枝干姜 汤证的病机解释为少阳兼三焦不利,水饮内停,而 刘渡舟先生则认为 “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 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 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 等症。故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 解少阳兼治胃实互相发明” [3 ] 。在临床上刘渡舟老 师将此方运用于多种肝胆病、胃肠病辨证属于肝胆 热而脾胃寒者,每每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2. 5 潜心原文,妙在获取新知

潜心原文,熟读并善思,如果能在原文及历代 医家的注疏之外获得新的理解与开悟,往往可以对 拓展经方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有学者从温阳 通阳升阳的角度理解麻黄附子细辛汤 [4 -5 ] ,使这首 在伤寒论中仅出现一次,用于少阴两感的经方,成 为治疗现代阳虚阳郁阳陷病的常用方,极大地扩充 了该方的治疗范畴。

2. 6 合用经方,师从仲景妙法

将经方两两相合而用,亦是张仲景所首创。他 将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相合,命名为柴胡桂枝汤,将 麻黄汤与桂枝汤相合,命名为桂枝麻黄各半汤,不 仅仅是扩充了这些经方的治疗范围,更重要的是为 我们垂方法、立津梁开拓了思路。经方共有二百五 十余个,这些方剂联合应用,不仅相互组合的数量 相当巨大,而且适用的范围也可以扩展到极致。不 仅如此,后世医家也进行了发展,如柴胡陷胸汤、 柴胡五苓散、陷胸栀子汤、半夏泻心合枳术汤、五 苓真武汤等,都是在临床上有明确适应证而且疗效 卓著的合方典范。

2. 7 合用时方,化裁更为广博

另一个经方的拓展应用途径是将经方与时方相 合,由于经方是有限的,而时方是无限的,将经方 与时方相合,其治疗的范畴会有更进一步的拓展。 这方面已有成功范例,如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6 ] 、 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7 ]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 [8 ] ,以 及四逆散合四君子汤 [9 ] 等,都在临床应用方面积 累了经验,取得了满意疗效。

2. 8 总结归纳,明晰化裁诸法

《伤寒论》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经方加减化裁的 方法,使经方的应用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总结、 归纳、掌握这些化裁规律,对于指导经方的现代应 用至关重要 。《伤寒论》经方的化裁变化主要有以 下几种: 方后附注,随证化裁; 药味不变,药量化 裁; 主方不变,增药化裁; 主方不变,减药化裁; 主方减味,再增化裁; 设定方模,套路加减; 原方 不变,合方化裁; 原方加减,合方化裁等八种化裁 之法。将这些方法推而广之,扩大到所有的经方, 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产生的临床价值也是不可估 量的。

2. 9 明晰方元,变化无穷无尽

有学者在研究经方配伍规律的过程中发现,经 方是由一个个小方构成 [10 ] ,如桂枝汤就是由芍药、 甘草组合,桂枝、甘草组合,以及炙甘草、生姜、 大枣的组合共同组成。芍药甘草、桂枝甘草,不仅 单独成方,而且还在大量方剂中重复出现; 而炙甘 草、生姜、大枣的组合虽然未能单独成方,但在桂 枝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中出 现。这些组合由两味或三味中药组成,在经方中多 次重复出现,它们是针对病机的关键环节组合而 成,是构成经方的有规律可循的最小方剂单元,因 而称之为方元。方元大量存在于经方之中,它们是 经方化裁的基础,也是张仲景组方的特色。掌握了 方元及其组合规律,就抓住了经方化裁的根本与关 键,可以使经方的组方更简洁,加减化裁更确切, 更具针对性,主治更清楚,化裁更灵活。临证时根 据病情采用合适的方元组合成方,可应对错综复杂 的病情变化。

2. 10 但师其法,不拘具体方剂

对 《伤寒论》经方之运用可师其法而不泥其 方,张仲景对此已有提示,如 277 条 “自利不渴 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 辈” ,是指太阴虚寒证根据病情轻重可酌情使用理 中、四逆类方,并未指明某方主之。又如 259 条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 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说明 对寒湿发黄,务在温阳散寒除湿,其方可酌情选 用,甚至可自拟其方。再如 “病痰饮者,当以温 药和之” ,乃示温化之法,也不定其方剂。以上均 为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药。更有仅师六经辨证之法,而不泥其具体治法方药者,如 49 条 “脉浮数 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 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 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仅指出 “须表里实” ,则可表里证俱解,然如何实其表里, 则无定法可循,只能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 证治之” 。

所谓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 人之法。张仲景之书为千古用方之祖,其阐明医理 为中医学至精之本,但需学而思,才能实现方方切 用、法法通灵。以上列举了经方现代拓展应用的原 则与方法,望同道从此切实研求,广为探索,以期 诠释经方之科学内涵,解决临床的诸多难题。

参考文献

[ 1] 吉益东洞, 邨井杶. 聚类方、 药征及药征续编[M] . 北 京: 学苑出版社, 2008: 281- 282.
[ 2] 尾台榕堂. 类聚方广义[ M] .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9: 82.
[ 3] 刘渡舟. 伤寒论十四讲[M] .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82: 107.
[ 4] 刘敏, 闫军堂, 郭少英, 等. 王庆国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经验[ J] . 中医杂志, 2012, 53( 9) : 790- 791.
[ 5] 王雪茜, 赵琰, 张晓瑜, 等. 王庆国教授师法仲景拓展运 用麻黄之经验撷英[ J] . 世界中医药, 2015, 10( 5) : 740- 743.
[ 6] 刘新亚, 胡正刚, 陈瑞春. 活用小柴胡汤经验介绍[ J] . 中医杂志, 2004, 45( 9) : 706- 708.
[ 7] 陈建平. 小柴胡汤合平胃散治疗胃食管反流随机平行 对照研究[ 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 28( 11) : 46- 48.
[ 8] 崔梅梅, 张青荷, 时静.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治疗眩晕 [ J]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6( 9) : 1071.
[ 9] 罗春霞.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变 39 例 [ J] . 河南中医, 2015, 35( 2) : 293- 295.
[ 10] 陈萌, 王庆国. 浅谈经方方元的研究思路[ J] . 中国中 医药信息杂志, 2003, 10( 6) : 5- 7.

【作者】 王庆国; 王雪茜; 刘敏;

上一篇:常见中药中毒要知晓

下一篇:父辈忍寒冬购《本草纲目》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