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转化医学与中医学有相似之处

近些年来,转化医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它是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同时还是现代医学的前沿和新的方向。
 
转化医学最早来自美国。转化或转换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医学思维,从某些意义上说,是建立在基因组遗传学基础上的生物信息学,同系统医学理论与自动化通信技术之间有明显的互动,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转化医学的立足点,是让基础研究与患者、基层工作者需求间建立密切联系,尤其是在分子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向更综合、更有效、更合适的疾病防治模式转化。转化医学提倡打破屏障,填补鸿沟,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向应用。转化医学注重多学科研究结合,各自发挥各自优势。
 
转化医学与中医学有相似之处
 
转化医学研究一切从患者出发,开发和应用新的技术,强调的是患者的早期检查和疾病的早期评估。中医药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强调的都是整体观念,要时刻顾护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与转化医学的基因组遗传学、系统医学理论有明显的接近,某些方面几乎相同。
 
中医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而转化医学也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中医注重“天地相应”,强调先天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这一切的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转化医学强调并重视系统病理学、系统药物学、系统诊断与整体综合思维,倡导基因组遗传学,而遗传学着眼于形式遗传、个体基因传递、DNA结构及生命蛋白质的合成,从母亲血液循环中检测胎儿DNA以获得基因组信息,设法调控健康和疾病状态。
 
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转化医学注重遗传学和基因组学,认为未来基因组学的数字化的“生命之树”必将建立,通过对地球上每个物种的个体进行测序,试图改变对整个生命的看法。对人类、种族的全基因组测序,为医学和保健打下基础。尤其是基因组学,还将帮助健康管理从反应式模型发展到前摄式模型,也就是说,不再等到症状出现才治疗,而是利用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信息,从自然、先天状态研究,探讨如何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这与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以及着眼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十分相近。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防治,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而转化医学的可预测性和利用包括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内的方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前瞻性地认识人体与疾病,帮助健康管理从反应式模型发展到前摄式模型,从而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预防医学的研究,这与中医学也是相似的。
 
当代生命科学的探索和发展应与中医药学结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也提出:“推动有利于国民健康的医学模式的转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
 
我们知道,东西方医学两种医学模式各有不同的特色。中医学主张以整体论为基础,提倡朴素系统论,本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强调多因素的相互联系,更多地采用经验积累、类比推理,通过中药方剂多种有效组分对机体多系统、多途径、多靶点地综合调节,以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是一种复合医学模式。
 
20世纪末叶,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曾邀请了75位诺贝尔奖得主,以“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为主题,在巴黎召开会议,并于会后发布了《巴黎宣言》,指出:“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仅能把病治好的医生。” 同时也指出:“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的经济条件普遍改善,加之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以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成功,使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长寿和人口数量的激增。21世纪,医学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现代工业化、都市化带来的人口集中、居住和交通拥挤、生活紧张和忙碌、社会关系复杂多变,导致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这时,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逐步转变为非传染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心脏病、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而以征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治疗)医学的反思,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及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
 
现代医学在第二次卫生革命中,进展并不理想,不像人们所希望的取得重大突破。对于当代面临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的思路需要调整,应该有更加系统性的思考。“治未病”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针对现代医学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西方医学界对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热情正在空前高涨。
 
中医在过去的历史岁月里,为中国人的医疗保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发展和科学前沿的发展、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代生命科学的探索和发展,可以和中医药学的很多基础研究结合起来,相信会从中得到深刻启示。(卢祥之)

上一篇:推广中医药文化

下一篇:传承发扬祖传医术使医道长存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