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中医药特点 中医药的历史与传承发展

中医药的历史发展
 
远古 “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
 
夏代和商代 酒和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
 
西周 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 扁鹊提出四诊合参,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秦汉 《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神农本草经》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
 
西晋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初步形成了经络、针灸理论。
 
唐代 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明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
 
清代 《温热论》提出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和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中医药特点
 
注重“平”与“和” 重视整体 使用简便 强调个体化 突出“治未病”
 
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中医药成果人民共享。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保持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扶持、各方参与,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民族医医院253所 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446所 全国有中医类医院3966所
 
全国有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2528个 其中民族医门诊部、诊所550个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诊所7706个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含民族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快发展
 
治未病 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医养结合。
 
中医药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已有130个中医药类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利用各种媒介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向公众讲授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全社会利用中医药进行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公众健康素养提高。
 
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本科中医药院校25所),200余所高等西医药院校或非医药院校设置有中医药专业,在校生总数达75.2万人。
 
建设了101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了200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64个中医学术流派建立了传承工作室。
 
60位从事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的老专家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的特色优势。
 
2009年至2015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由14.3%上升到15.7%。
 
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荣获2011年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因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明显提高,王振义、陈竺获得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近年来,有45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与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工作。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有2088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制药企业生产中成药,中药已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发展到现在的滴丸、片剂、膜剂、胶囊等40多种剂型。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28.55%,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制定实施《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医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标准数量达649项,年平均增长率29%。
 
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动中医药全球发展。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支持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合作,为全球传统医学发展作出贡献。中国总结和贡献发展中医药的实践经验,为世界卫生组织于2008年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传统医学大会并形成《北京宣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国际中医药规范管理。中国推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秘书处设在中国上海,目前已发布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
 
开展中医药对外援助。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70多个国家派遣了医疗队,基本上每个医疗队中都有中医药人员,约占医务人员总数的10%。在非洲国家启动建设中国中医中心,在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马耳他、纳米比亚等国家还设有专门的中医医疗队(点)。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在海外支持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

上一篇: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五脏一体“形神合一”

下一篇:中医药历史发展脉络 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