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方药,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方药”与“理法”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说:“流变在乎病,主治在乎物,制用在乎人。”(《保命集·本草论》)。“物”者何也?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认为,物即“方”也。因此,他在《本草纲目·序例》中把刘完素的这句话就直接写成“流变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了。这里所说的,都是方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如何遣药用方?《黄帝内经》中说得明白:“治有缓急,方有大小。”(《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有久新,方有大小。”(《素问·五常政大论》)围绕“大方”“小方”应用问题的研究,是历来的热门话题,由陈永灿教授担纲主编的《简易名方临证备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就是近年来涉猎这项研究的专著之一。他所说的“简易名方”,从一定意义上讲,指的就是历代医家推崇、使用的部分“小方”。
一条重要的思路
方药的发展是渐进的,对药物的发现由少到多、对疾病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对健康维护中药的使用由轻到重的衍变,决定了方药地位和应用上的不断变化。《简易名方临证备要》一书,再现了这一过程,肯定了小方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作用和重要意义。由单味药到复方,是方剂学形成的肇端,是中医治疗理论和临床应用进步的里程碑。其经历的,必然是一条由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嬗变之路:早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只有3方,一味药的生铁落饮、两味药的半夏秫米汤和四味药的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味少量小,还保留有浓重的食疗痕迹。东汉时期,方剂的形成臻于成熟,张仲景的一部《伤寒杂病论》中属于“简易名方”的就有55首之多,为历代之最。这一时期的方,虽然在药味上仍保持较小的数量,但在药量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加重剂量的方法治疗病情复杂或病势危重的疾病,催化了方剂学的进步和辨证论治思想的产生,使中医的治疗方向在精准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隋唐之后,“简易名方”的数量明显减少,这与人们对方药认识的多样化、多种药味组成的“大方”频繁出现和形成不无关系。透过《简易名方临证备要》一书辑录方的数量,特别是处方组成变化关系的对比,有助于了解和认识方剂学形成的背景、脉络和中医医疗思路上发生的变化,是新医疗观背景下一条有积极意义的研究思路。
一项繁杂的工程
一本80万字的书,由一个团队辛辛苦苦连续操持6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可知其工作量之大、工程之繁杂。细读此书不难发现,摆在读者面前的不是116首“简易名方”的堆积,而是渗入编者难以数计智慧和不可斗量辛劳的创造。从浩瀚的古医籍中挑选符合主体设计的方,是本书的任务之一,在书海中游弋,是需要耐性和耐力的;对方剂功能主治和方义进行合理阐释,是本书的任务之二,百方百义,百义百说,是学术功底、思维水平和表达艺术的集合,是需要脑力和能力的。对古人,尤其是后世对这些方应用经验和典型病案的搜集、整理,是本书的任务之三,全书引用的参考资料多达2172条,可见他们为此花费的时间之多、注入的精力之大。对处方价值的评述和应用分析,是本书的任务之四,如何使古方与现代临床相融合,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如何能启迪今人临床应用的思路等,都是需要重笔浓墨来表述的,这不仅需要文字上的功底,更需要学术上的造诣、思想上的高度,是编者面临的严峻考验。试想,如果没有极端热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担当、没有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这种熬眼磨屁股、出力大见效慢的事是很难有人自愿去做,也很难坚持下来的。中医人不忘初心、不计名利、不畏困难、献身事业的可贵品质,在这本书的编纂中也有鲜活的体现。
一些有益的启示
兵法云:“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医生用药治病如同部队打仗一样,只要事先作好周密调研,对病情了如指掌,然后再运筹帷幄,准确辨证,合理配伍,小方照样是可以治愈大病的。如今临床上,一些医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热衷于大方、杂方,将几十味药集于一体,希图用打围歼战的方法“毕其功于一役”。这不符合中医的基本思想和治病原理,更与新的医学模式相悖。健康不仅是机体不生病,而是健康的机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状态和健康的道德观的综合,许多问题单独靠药物的作用是解决不了的。防治疾病的方法包括心养、食养、体养、药养等多个层面,药物只是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对药物的认识,应当回归到中医防治并重、预防在先的思想,而非一味依赖。“善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病者,不如善治食。”“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即便用药,也应本着用量小、毒副作用少的原则进行。
《简易名方临证备要》一书所辑之方,大都是在长期应用中有效、高效的处方,今人原封不动拿来或化裁后使用的还很普遍,并且还形成了以《伤寒杂病论》为标志的经方派、小方派。读《简易名方临证备要》一书,不仅是要理解先贤们的处方用药技巧,更要仔细揣摩他们在处理药物与其他疗法关系上的科学态度和良苦用心。
方不在大,倡简;药不在多,求精;治不在杂,在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治有百法在乎用,方有妙处在乎人。这是否是阅读《简易名方临证备要》一书应当掌握的要领,余以为是。(温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