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某知府之妻,病魔缠身,连日卧床不起,四处求医,未见治愈。正巧御医方勤之回乡度假,知府得知后,亲自登门求医。方勤之切脉后,提笔写了一首诗歌,他不作解释,便扬长而去。其诗曰:“妇家未真疾,女人必望喜。痛知心缓当,经时切转归。”知府接过一看大喜,以为妻子有孕。问妻,夫人又矢口否认。知府再细看其诗,琢磨了半天,终于看出了病因和处方。把诗的每行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病因:“妇女痛经”,把最后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处方:“疾喜当归”。于是,知府夫人坚持用当归1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1个月,就治愈了久治不愈的痛经。知府每谈及此事,都伸出大拇指称方勤之为“神医国手”。
家父在世时生活在山脚下,认识山上不少的中草药,曾带领学生上山识药,自备几天干粮,渴了喝山泉水,夜宿当时无人看守的庙宇。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积累,30年前写过“(某)山中草药分布简介”一文。那个年代书本的中草药图谱是黑白的,所标明中草药层次立体感不强,仅仅从书本上辨识中草药不易辨认。只有亲自采到中草药,看到中草药的形态才认得,才记得牢。要想有草变宝技能,需要有书本知识,加亲身参与实践,需要下一番苦功方可。
家父在世时生活在山脚下,认识山上不少的中草药,曾带领学生上山识药,自备几天干粮,渴了喝山泉水,夜宿当时无人看守的庙宇。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积累,30年前写过“(某)山中草药分布简介”一文。那个年代书本的中草药图谱是黑白的,所标明中草药层次立体感不强,仅仅从书本上辨识中草药不易辨认。只有亲自采到中草药,看到中草药的形态才认得,才记得牢。要想有草变宝技能,需要有书本知识,加亲身参与实践,需要下一番苦功方可。
受父亲影响,童年的我便对中草药产生兴趣,家父常常教我辨识中草药。后来有了彩色中草药图谱面世,中草药花红绿叶,立体感强,再结合实物中草药,从彩色中草药图谱认识中草药容易多了。从此案头必备中草药彩色图谱伴我至今。随着网络快速发展,上网辨认中草药更加方便快捷。前几年,医院招聘青年中医大夫进院,医院掀起中医热,我们经常互相交流。当时附近生长一种开着小白花攀爬植物,折断其茎流出乳白色汁,年轻的同事拿此植物咨询我时,我也没认出来。我建议他从电脑搜搜查查,先从小白花上植物比对,再从藤类植物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比对,终于知道这种开着小白花藤状植物名叫“鹅绒藤”,是一味中草药。一直仔细观察着“鹅绒藤”,“鹅绒藤”秋天结圆柱形细长果实,第二年春天果实开裂后,如同白色形状的小伞,与鹅肚皮底下毛绒相近,带着细小果实随风漫天飞舞,把种子带到各地生根发芽孕育出新的生命,看到此美妙情景,非常形象体会到为何此植物名叫“鹅绒藤”。成功从电脑上认知了这种中草药,确认这种植物不是草而是一种中草药,真正体会到变草为宝喜悦,从此认识中草药更加方便快捷。
几年前医院招聘了一名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我采了些鲜中草药同她交流,她当时答不出,过后不长时间便告知答案。以往刚走出校门毕业生没有这么快提供答案,问她怎么获得了答案,她说在校时加入了中草药QQ群,发图片到QQ群内,天南海北懂行的群友很多,所以很快便有了结果。为此我也申请加入中草药QQ群,认识不少全国各地的中草药。今年春天,师哥老家的乡医用手机在河堤上拍摄了一张植物图片由微信传给师哥辨识,师哥把此图片发在自己的微信群里,请群友辨认是草还是中草药,但一直没有回应。我看到后如法炮制,把植物的图片转发到中草药QQ群里,请群友辨识,很快获得了答案“茴茴蒜”。再到电脑上仔细比对辨认,准确无误后告知师哥答案,师哥夸我与时俱进。
从中草药黑白图片,到中草药彩色图片,再到电脑上辨识中草药,直到现在流行微信群、QQ群里辨识中草药。现在不认识的植物传到群里,很快获得答案,比以前学习效率不知提高多少倍。愿更多中草药爱好者,加入中草药微信群、QQ群里,让更多人认识中草药,使草变宝,造福人类,让中医药发扬光大。 (山东 唐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