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与探索

编者按: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基地”)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曾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发展规划,是迄今为止政府资金投入最多的中医专项。
 
基地的业务建设坚持以基本条件建设与能力建设为主线,对重点病种的研究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着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技术提高、人才培养同步推进,最终,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做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硬件、软件都要建设,并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有效的运行模式,引进协同创新机制。
 
本报刊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妇科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协同创新模式,希冀为建设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八大平台助力协同创新
 
本院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八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协同保障基础,为重点病种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不孕症的医疗、教学、科研、政策及应用提供了平台保障。
 
中医临床研究大楼
 
研究楼总建筑面积为62660平方米,内部设有研究型门诊、研究型病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2013年11月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验收并投入使用。
 
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2012年重新调整人员和完善制度,加大培训力度,现运行过程完全符合《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规范(2010年)》。于2013年9月26日通过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论证。
 
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
 
依托重点病种建设,自2008年10月开始在25家分中心合作单位实施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近4年来分中心合作单位医疗、教学、科研实力全面提升,新建立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专科6个,新增科研专项16项,新建立专科专病门诊6个,起到了推广辐射作用。
 
新增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成立于2004年,有6个专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资格认定,2013年9月16日包括中医妇科在内的7个新专业通过了SFDA的认证。临床药理基地验收的通过为中药的新药研发奠定了平台基础。
 
医院制剂中心和中心实验室
 
医院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设,投入800余万元,对制剂室进行全面改造,面积3100 平方米,院内制剂达84个,制剂中心已位居黑龙江省中医药制剂室的前列。
 
同时,医院扩大了临床检验中心的面积,由原来的600 平方米扩增到900平方米,投入1400余万元购置设备,达到了ISO15189认证的要求。
 
妇科不孕症重点研究室
 
本院妇科不孕症“痰瘀”证治重点研究室于2014年2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围绕“不孕症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不孕症理论传承”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中药药理(妇科)三级实验室
 
妇科学科建设了同类学科中领先的中医妇科学科研实验室,具有完成形态技术,分析技术及新药研究的仪器设备。
 
重点病种文献信息库
 
医院妇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开发的不孕症古代文献库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了期刊文献研究平台,整体提高了重点病种文献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2 中医临床研究及“协同创新”新模式
 
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引下开展不同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中医科研
 
循证医学证据是指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各种临床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不同的研究领域,要求有不同的研究证据,循证医学强调证据体的概念。证据体是由多种研究方法、多种来源的证据构成而非仅由某一种研究所获得的证据构成。20 世纪60 年代,两位美国社会学家Campbell 和Stanley 首次提出证据分级概念。
 
从1979年开始,不同的组织或者机构开始给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分级并给出推荐意见,但评价标准各不一样,甚至意见相反。直到2004 年,才由“建议分级的评估、发展与评价”(GRADE)工作组推出国际统一的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标准。
 
一项大样本、多中心的RCT(随机临床测试)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一种干预方案的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包括各种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如文献的研究、动物实验、临床观察性试验、专家共识、小型的RCT,甚至包括借鉴类似方案的大型RCT的经验,形成一个证据体,从而为大型RCT试验方案的形成包括最佳干预手段、疗程、纳入与排除标准、结局指标等设计奠定前期基础,避免由于盲目启动大型项目而造成各种缺陷、遗漏甚至实施失败。
 
本基地为实施好大样本、多中心针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基地吸收与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证研究领域相关专家,包括国内外行业内顶尖专家参与到此项目的工作中。这些专家已经做了前期工作中的各个步骤。这种临床科研的协同创新模式解决了前期积累“证据体”的问题,缩短了时间,又促进了各专业领域专家的融合交通,体现了多学科交叉,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也极大地节约了科研成本。在协同创新模式的指引下,本基地开展的大样本(1000例)、多中心(25家医院)的针刺项目的科研工作。
 
如关于针刺治疗PCOS不孕症的文献研究,针刺治疗PCOS不孕的机制,针刺治疗PCOS不孕的临床观察性试验,针刺治疗PCOS不孕小样本的RCT,针刺临床试验国际标准规范,药物治疗PCOS不孕的大型多中心RCT等。
 
3 国际化合作团队聚合顶尖人才
 
多学科交叉专家团队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主要及根本任务是为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高强度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挖掘中医药的潜力使之服务于人类。
 
解决中医药科技成果国际化和提升国际公认度的便捷途径是走国际化合作研究道路。
 
本基地先后聘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生殖生物学专家施特劳斯教授担任本“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针灸学专家伊丽莎白教授、美国宾州大学妇产科专家理查德教授为本学科的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和“龙江学者”讲座教授等,定期作讲座,协助指导学科发展。
 
在临床研究中,逐步与美国耶鲁大学统计学家张和平、香港大学生殖医学专家吴鸿峪、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方法学专家刘建平、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标准规范专家吴泰相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国际合作创新团队”。
 
目前,团队共拥有两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两位“长江学者”及3位“龙江学者”。他们拥有不同专业背景和学术专长,7位专家全程参与并指导大型中医临床试验研究。该团队获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化建设奖”。其团队带头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组织实施模式创新
 
本基地临床研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研究模式,其组成包括:
 
方案优化委员会:由方法学专家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专家组成,共同制定和优化临床研究的方案,面向本疾病的国际前沿。方案执行委员会:由项目负责人和各分中心负责人组成,体现中西医多学科交叉特点。数据协作中心:美国耶鲁大学数据统计专业教授,职能分中心质量管理和督查。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由6位国内外知名人士组成,代表研究全部过程中患者利益。论文发表委员会:职责为处理论文发表排序和成果争端。项目的全程从方案的优化、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数据统计和论文产出等过程,都体现了“全程”和“深度”的国际化合作。
 
建立循环系统
 
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同步走
 
基地建设要产出科研成果,属于“短效成果”,而人才的培养则属于“长效成果”。如何让二者相得益彰?
 
本院依托基地的平台建设、重点病种的研究培养人才,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服务于基地建设,服务于中医药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要立足国际视野, 鼓励其参与国内以及国际课题的研究,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促进其科研水平与国际水准接轨。
 
本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分层次培养、分目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临床科研项目协同合作机制对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硕博士导师进行科研能力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本科生培养 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倡本科生了解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鼓励学生听科研讲座,参观接触科研试验。本基地选送本科生项目“中医临床研究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和“中药单体治疗妇科重点病种模型的基础研究”等,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其中3名学生取得二等奖、三等奖的成绩。
 
研究生培养 低年资的研究生经过统一、严格、规范的培训,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标准操作规程和患者管理等内容,组成科研“突击队”,直接派往全国21个分中心25家医院。
 
在科研第一线落实研究方案,配合分中心负责人实施项目。重点病种研究过程中坚持“大题细做”的方法,“细”指全面落实研究方案,严格把关质量问题,研究生“下移”到分中心。这样使得研究生掌握了一定的临床科研方法,又在分中心当地门诊中实践基础理论,逐渐发展为既会临床又懂科研的临床研究助手,达到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双赢的效果。
 
在基地重点病种的研究过程中,申请国家各类人才基金和黑龙江省研究生交流基金,选拔优秀的高年资研究生及科室年轻骨干到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的研究团队。先后派出高年资的研究生10人次到国外进修,根据专家特长进行临床数据协调、科研管理、临床基础疗效机制探讨等不同领域进行学习,丰富科研管理经验后更好地服务于基地建设。而这些科研实训单位又一般都是课题合作外籍专家的所在单位,更加便于与这些专家的沟通与合作,以建立起一个国际化合作的有效模式。
 
研究护士培养 随着临床试验的推广,研究护士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在国外研究护士成为一项专门职业已有30 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研究护士是一类新型职业,其归属和职业发展均无既定模式。
 
选拔科室优秀、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护士派到国际一流的大学进修学习科研管理,并参与临床试验,负责临床试验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还鼓励临床护士培训学习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相关知识,并获得证书,参与临床的GCP项目工作。
 
对协作单位的人才团队带动扶持本基地开展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在临床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分中心的负责人进行统一研究方案的培训,并派遣研究助手协助负责人完成科研病例的录入以及管理,并定时举行会议,给研究人员与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专家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一系列科研活动对平时以临床诊疗患者为主要工作的分中心负责人起到了科研培训的重要作用。这些科研分中心医院中即有中医院又有西医院,既有三甲医院又有基层的妇幼保健院,对于日后开展临床科研成果的普适性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中医科研发展力较其他学科薄弱,特别是中医临床研究一直未能摆脱“低水平重复”的困扰,也尚未建立起既适合中医学自身特点又为现代科学所普遍认同的科研模式与方法,较“突破性进展”仍有较大差距。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中医药科研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构建中医临床科研的协同创新体系,包括协同创新的平台、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团队和聚集不同知识结构为基础的高强度循证医学临床试验。
 
在此模式下,本基地科研能力不断发展,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吴效科 王桂媛 高敬书)

上一篇: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应百花齐放

下一篇:中医药+文化 医祖扁鹊精神绵延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