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中医药走出去、中医药的发展,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中医药教育水平的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参考的是西医的高等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学科体系等方面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年过九十的国医大师李今庸曾感叹: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
中医药教育如何体现中医特色?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正在进行一系列制度上的创新,力求摆脱束缚。
从“心明”到“指明”,从“书本中医”到“望闻问切”高手
王舢泽是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级岐黄国医实验班的学生。他的父亲患有肾结石,西医认为需要手术治疗。而在选择中医后,父亲吃了几副中药就把结石排出来了。他被神奇的中医药所折服,高考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中医。超出一本线80多分,他考上北中医最好的岐黄国医实验班。9年本硕博连读后,毕业时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岐黄国医实验班,是北中医实施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说,在岐黄国医实验班、卓越中医师班等长学制中医学专业人才过程中,结合了师承教育、国学经典、中医药经典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际化视野拓展等元素,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与发展潜力的高级中医人才。
“心中明了,指下难明”,初学中医者读再多的书,一上临床就感觉不会看病。王舢泽跟诊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倪诚医生。有一个患者皮肤干燥,大腿外侧脱屑、内侧瘙痒严重,双手的脉象一实一虚,王舢泽感觉无从下手。倪诚老师认为患者是血瘀体质,血热、瘀血导致肌肤不能荣养,而不能只看到血燥。王舢泽说,学中医很难,难在治疗时对症状背后病机的把握,难在临床经验的获得。
9年的学习生活刚刚开始,王舢泽拿到行医资格证需要6年,5年本科加1年实习后才有资格参加考试。拿到执业医师证可以出门诊行医,但是不能进医院,进医院还需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专科培训证。王舢泽说,学制长可以理解,毕竟医生还要终身学习,培养过程再严格也不算过分。
像英语四六级一样考《黄帝内经》《伤寒论》
北京四中毕业生小琪,是去年北中医大自主招生的第一名,高考成绩698分,加上额外加分项目总分700多。高考招生宣传时,他每次都去咨询招生老师。最后一次招生宣传,小琪决定报考北中医大。这位考生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却选择北中医大。
北中医大去年招生是“大年”,24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都超过了前年的提档线,平均高出了79分。2014年自主招生有300多人报考,而2015年报考人数达1700多人,扩大了好几倍。21nx.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经典课程,最初每学期200余学时,目前已增至400余学时。去年增加中医经典的分级考试,像英语四六级一样,考试内容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同时,已经连续两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出资,派岐黄国医实验班整班和优秀本科学生,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3个月的交流学习。
去年12月,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的5所中医药大学正式联盟。5所大学在校学生实现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学者实现交流互聘,实现图书馆、网络和研究室共享,开放学术资源。联盟是开放的、互动的服务平台,希望未来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打破院校教育“自循环”,为专家提供更广阔平台
诊脉判断病情的准确性,能否匹敌CT检查仪器?
来自安徽的脉诊专家许跃远,现场选择了一名女研究生进行诊治。只通过诊脉,许跃远判断其腰椎膨出、乳腺增生,对其进行针灸治疗,直针扎入相应穴位,取出后针已弯。该学生拿着已弯的针向现场报告说,自己正在东直门医院住院,仪器检查与脉诊结果一致。经过针灸治疗,腰椎膨出部位不疼了,乳腺也没有不舒服了。
这一幕发生在2015年北中医大的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评审答辩现场。不唯学历,只唯医德、医术,北中医大首创了从海内外招揽中医药英才的模式,面向全球海选,最终正式聘任48位专家,为有临床特色与优势的专家提供更广阔的专业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说,临床老师的质量至关重要,只有老师对中医临床体悟够深,才能把中医临床、中医药学给学生讲透、讲深、讲准。
临床特聘专家分为讲座专家、临床专长类及学科带头人3个类型,其中讲座专家的工作重点为开办选修课或系列讲座,参与学校的医疗工作。临床专长类的工作重点为临床实践工作,不定期举办讲座。学科带头人集医疗、教学、研究为一体。去年下半年,部分专家的讲座赢得好评。
“院校教育一直是体制内‘自循环’,教学或研究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外聘专家打开围墙,开拓视野。”谷晓红说,“目前各位专家已经开始工作,这些专家来校工作与原单位并不冲突,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本文作者王君平系《人民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