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医师之出现,是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相信桑田巫到相信春秋时代的名医医缓,这是公元前576年晋景公患病治愈后观念的转变。《左传》记述的这一故事是很有趣的:晋景公病笃,先召桑田巫求治,后因怀疑桑田巫的诊断,派人到秦国求医。因为秦晋有亲姻之故,又秦多良医,秦伯派医缓到晋为景公诊病,医缓检查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针灸)不可,达之(药物)不及,药之不至,不可为也。”晋景公说:良医也。后世“病入膏肓”的成语即由此而来。我们现在虽不能说医缓的医学理论如何科学,但其所论确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他的理论在与巫的斗争中,可能是医学发展上第一个伟大胜利。
《左传》还记载——晋侯有疾,求医于秦,秦伯命医和往视,医和诊毕,认为晋侯之病是由于过贪女色引起的,病症很像蛊毒,但并非鬼神,也不是饮食不节的关系。晋侯反问:女不可近吗?医和回答说:要节制。并且论述了为什么要节制女色的道理。医和强调:“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者: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
这就是医和首倡的六气病因学说。医和关于晋侯病似蛊的病因分析,强调了过贪女色的危害,虽然讲得比较笼统,但不能说没有道理,这一论述比先期强调鬼神是一个飞跃进步,更何况医和明确排除了鬼神病因说等,也说明已有很高的疾病鉴别能力。再者他关于六气病因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奠基之论。医和是公元前6世纪的秦国名医,在他所论述的病因学说中,强调了寒疾是由于阴气过盛的原因;热疾则是由于阳气过盛的关系;对于四肢痿无力、抽风不用之类的疾病,他认为是由于风邪过盛而造成的。他将腹痛、胀满等消化道疾病,则归之于阴雨过盛的气候变异。值得注意的是,他将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归之为过强光线或晦暗环境的长期刺激。医和的病因理论虽然乍看起来似乎很原始,也比较抽象,但他的六淫学说,加上由他强调的其他病因,如不节制女色,不节制饮食,初步构成了中医学历来重视的三因学说,即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这是医和对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贡献。在殷商西周时期,鬼神致病说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医缓、医和,特别是医和的病因学分析和运用,确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使我国的病因学说突破唯心论的制约,转向唯物论的认识道路。实际上,完成这一变革的决不会只是秦国的医和、医缓,必然有着许许多多与医缓、医和同心同德同认识的医学家共同为此而呼号的斗争过程。因为,巫医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只靠医和等少数医学家,巫医是不肯放弃他们的唯心观的。
医和、医缓是秦国的职业医师,或系秦宫廷之侍医,但他们的确已是专职医师,对医学理论已有颇富见地的成就,无疑这些卓识当来自他们的研究与经验总结。
公元前5世纪,在河北省任丘县生活着一位远近闻名的民间医生,姓秦名越人。由于秦越人医术高明,又行医于民间群众之中,所以人们十分爱戴他,尊崇他,用“扁鹊”来誉称他。扁鹊在未学医时,是一家客舍舍长,医学家长桑君看到扁鹊有培养前途,便决定把自己的医方医术传授给他。扁鹊从老师处学得医学理论和技术,遵从老师的教导,专心致力于为群众治疗疾病,从不计较名利地位。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特为扁鹊立传。因此,秦越人是我国第一位正史中载有传记的医学家。司马迁的《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秦越人曾以妇产科医师、小儿科医师、五官科医师等不同专长的医师身份,入乡问俗,为各地妇人、小儿和老年人诊治疾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次,他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王太子患“尸厥症”而气息几绝,国王和大臣们均以为太子已逝,忙着为太子料理后事。扁鹊闻说此情,即往王宫探视,国王对扁鹊的高明医术早有耳闻,立即接受扁鹊建议,允许为病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检查。他告诉国王,太子并没有死亡,并自荐进行治疗。他便命令弟子子阳给太子针灸三阳五会穴,过了一会儿,太子便慢慢苏醒过来;他又命令另一位弟子子豹用药物热敷,熨帖病人两侧胸胁部,太子即慢慢坐起身来。接着他按太子的恢复情况,令弟子子游按摩,子同侍汤药等,进行了二十多天的内服药物和按摩治疗,调理其阴阳气血,虢太子便逐渐康复。这个消息很快在虢国传开,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但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越人并非有什么起死回生之术,只是太子并未真死,自当生也,越人只不过是能帮助他恢复健康而已。这种科学的观点,谦虚的态度,一直在中国历代医学家中传为美谈佳话。
扁鹊创救虢太子尸厥成功,是因为扁鹊有治疗该病的经验,他严格、全面的检查,辨证确诊,并按病情施以综合治疗。我们从他实事求是的谦虚态度,就不难理解他大医学家的风范。正是他开创了中医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脉学诊断是我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扁鹊对切脉和其他诊断疾病的手段,都已有了较好的掌握。他曾以预见太子病情对虢国侍医中庶子讲:“夫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远在公元2世纪,我国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就曾高度评价扁鹊的诊断水平。他说:“吾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的确,《史记》记载扁鹊曾通过望诊齐桓侯病,预知其疾病之发展,并劝告齐桓侯早治,可惜齐桓侯不以为然,对扁鹊的多次提醒,他不肯听信,最终由于延误时机而抱病死去。这个故事虽有可疑之处,但能说明扁鹊的望色诊断技术确实是很高明的。关于切脉诊断尤为扁鹊之所长,有一次,赵简子病,来势凶猛,五天时就昏迷不省人事,赵国群臣都很惊慌,扁鹊为赵简子切脉后认为:病人的脉象是正常的,并非死症。经过调治,果然痊愈。这个病例显示了扁鹊切脉诊断技术的高明,结合他在虢国切脉诊断太子疾病并“起死回生”的事例,人们对他的脉学成就是非常推崇的。难怪司马迁在论述了扁鹊的切脉成就后很有感慨地指出一个历史事实:“至今天下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是对扁鹊脉学成就的第一次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李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