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四焦新论

四焦总括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人有四焦,分别为顶焦、上焦、中焦、下焦。顶焦者,神系、髓系藏焉;上焦者,心系、肺系藏焉;中焦者,肝系、胃系藏焉;下焦者,溲系、衍系藏焉。顶焦以济为健(刚柔相济),上焦以畅为要(气血周流),中焦以衡为顺(升降出入),下焦以平为期(阴平阳秘)。故顶焦辨以刚柔,上焦辨以气血,中焦辨以升降,下焦辨以阴阳。
 
以表里观之,顶焦以脑海为里,上窍为表;髓海为里,肢躯为表;上焦则以心肺为里,管道(血管、气管)为表;中焦以肝胆脾胰为里,消化道为表;下焦以肾为里,阴窍(精道、尿道)为表。概而言之,病在里者缓图,病在表者速攻。
 
五官玄府为顶焦脑髓之窍,口鼻为上焦心肺之窍,口肛为中焦肝胃之窍,前阴为下焦溲精之窍。凡外感之病,必从窍起,故有初治手法之异。
 
四焦辨治心法
 
脑主神,髓主经;神喜缓,经喜柔。肺主气,心主血;气喜通,血喜畅。脾主化,胃主纳,脾喜升,胃喜降。肾主水,衍主精;水喜温,精喜充。神喜缓,经喜柔,故治顶焦无非调刚柔;气喜通,血喜畅,故治上焦无非调气血;脾喜升,胃喜降,故治中焦无非调升降;水喜温,精喜充,故治下焦无非调阴阳。水喜温,温则流畅滋润,过热则化气伤阴,过寒则水凝冰伏,故治水无非寒热;精喜充,充则力沛神足,性弱补以壮阳,过耗补以滋阴,故补精无非缓峻。
 
顺势疗法,必讲病势、病位。概而言之,顶焦窍、肢之病,宜用散法;上焦管、络(血管、气管)之病,宜用通法;中焦胃、肠之病,宜用升降之法;下焦阴窍之病,宜用利法。
 
上窍引经好麝香,川芎白芷立都梁;四肢羌独桂枝膝,上焦丹七与降香。中焦引胃姜最胜,降气大黄走胃肠。精道橘核荔枝核,溲道草梢竹叶尝。
 
注:①川芎白芷立都梁:都梁丸,即川芎、白芷。②四肢羌独桂枝膝:羌独,羌活、独活;膝,牛膝。③上焦丹七与降香:丹七,丹参、三七。
 
人之四道
 
人有四道,曰气道、谷道、水道、血道。气道者,外与大气沟通,内与细胞交换,弥散周身,吐故纳新,主乎肺,关乎腠。谷道者,起于口,终于肛。摄入饮食,吸纳精华,供奉营养,排泄糟粕。血道者,如江河之纵横交错,灌溉周身,荣百骸,养脏腑。水道者,调节水量,排除废物。人身之精密如此。
 
人之四腔
 
人有四腔,即颅腔、胸腔、腹腔、盆腔。人有四焦,即顶焦、上焦、中焦、下焦。此二者一一对应,中西互通,于解剖始。其实清代王清任亦识此,虽未提出顶焦之名,但他创立的五逐瘀汤,可归纳为:顶焦,通窍活血汤(颅腔,神系),身痛逐瘀汤(髓系);上焦,血府逐瘀汤(胸腔);中焦,膈下逐瘀汤(腹腔);下焦,少腹逐瘀汤(盆腔)。以通窍活血汤治顶焦脑窍之瘀血为病,以身痛逐瘀汤治顶焦髓肢之瘀血为病,以血府逐瘀汤治上焦胸腔之瘀血为病,以膈下逐瘀汤治中焦腹腔之瘀血为病,以少腹逐瘀汤治下焦盆腔之瘀血为病。用方药定病位之精准如此,阐病理、讲解剖之与现代接轨如此。(沈仕伟 刘文科 于晓彤 周毅德整理)

上一篇:王海华:让中医传承创新延续

下一篇:博士团下基层:山区有了学术直通车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