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何时希:少年奇气称才华

海上何时希(1915~1997),名维杰,号雪斋,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人,为自南宋以来嫡传八百四十多年的江南何氏世医第二十八代传人。其幼承家学,7岁即从祖父绅书学医,15岁考入私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岁时拜沪上名医程门雪为师,后又跟随名医秦伯未学习,并在程师的介绍下拜蔡香荪和沈芝九专攻女科,继之又拜师“宁波老宋家”之婿虞佐唐,使其能博采众方而不囿于一家。正如其诗云:“年当十七始临床,小印新镌署疗芳。转学多师专带下,程秦蔡沈与初唐。”40岁时接受中央卫生部的邀请参加在中医研究院工作,再次获得与全国一流的中医名家朝夕相处的机会,尤与章次公、岳美中、钱伯煊、赵锡武相友善。其著《何氏八百年医学》的整理与编写即与程门雪、章次公、秦伯未等中医前辈的重视与督促有关,并得到近代医史学家朱孔阳、陈邦贤、范行准三位先生的鼓励与鞭策。在京工作10年后又返回上海,先后在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文献研究所工作。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北京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他既是名医,又是艺术造诣很深的名票,其善演小生,曾在上海主办或参加“和鸣社”“星六集”“星集”等业余京剧团,并与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等交往甚厚。
 
何老酷爱书法,写得一手苍劲有力的毛笔字,家学时临王羲之、赵孟頫之帖,师事程门雪后也学“颜底魏面”的赵之谦,其诗联中又可见楷书功力。他爱好诗文,留下数十首别具韵意的诗词名句,其一源自家学,二是老师程门雪亦擅长作词吟诗,师生间经常步韵吟唱。如1941年程师赠诗与其:“竿山诗老旧名家,后起能贤语未夸。不负聪明冰雪质,少年奇气称才华。”时希回诗:“年传八百世医家,老我无成尽自嗟。有愧师门多奖饰,少年奇气称才华。”
 
余家藏“时珍采药图”,为何时希先生1967年(丁未年末)所绘,并于1970年(庚戌年)恭请其师程门雪先生题“医圣高致”四字,李时珍与汉代张仲景并称“医圣”。
 
程门雪(1902~1972),原名振辉,字九如,号壶公,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著名的中医学家、教育家、临床家。父为宿儒,幼即为其聘饱学之师课之,14岁起先后师从名医汪莲石、丁甘仁学医,就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时又向江阴曹颖甫夫子学习词章之学,1926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请他为教员,后出任该校教务长并兼任沪南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1935年起自设诊所开业,1954年出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1956年被任命为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精于医,以余事为诗、书、画、金石之嗜。国画大师王个簃称其“不以诗名,而境界高雅,时手鲜有其匹”,《兼于阁诗话》评价其“为海上名医,工书善画,书学钟繇,甚古拙,画兰竹梅菊之属,亦雅健有风致。诗有《晚学轩吟稿》……”。观其书法,或左疏而右密,或上紧而下松,奇偶相生,欹正相成,取法于篆,以圆济方,有趋让自如、左右顾盼之妙,无堆垛之厌,以臻于自然之境,赏之意味不能尽也!
 
甲午菊月,余携此画拜访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朱老,江苏镇江人,1917年出生于丹徒县儒里镇,先后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沪上名医章次公先生为师,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次年来通挂牌开业,新中国成立后自1956年至1984年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1987年获国务院授予“杰出高级专家”称号,1990年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荣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其精于痹证、肝病、肾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尤其对风湿病、癌症、肝肾病等疑难顽疾有独到的治疗手段,名闻海内外。承蒙朱老厚爱,不顾高年,热情接待,并深情地回忆其师章次公先生(1903~1959)与程门雪及何时希先生交往之逸事。章老与程老同为20世纪上半叶中医领军人物谢观门下“八才子”之列,抗战胜利后,又共同组织了一个文酒诗会“经社”,与秦伯未、严苍山、盛心如、张赞臣、余鸿孙、陈存仁并称“经社八才子”,畅谈学术,吟诗作画,茗酒兴会,一派传统文化气息,直至1948年活动歇止。20世纪50年代中期何时希先生应中医研究院之聘来京后,又与先前应召赴任卫生部中医顾问的章老常相过从,多次受到章老的鼓励与督促,从何时希先生《外狂内谨的章次公》一文即可看出二老之情真意切,惜乎章老为《何氏八百年医学》一书所作序文之墨迹毁于浩劫矣!
 
临别之时,朱老亲书一跋以记之:“何时希师兄乃江南八百年世医之传人,家学渊源,学植深厚,博古通今,兼擅书画,尤嗜京昆,拜程门雪先生为师,程老与先师章次公先生为同窗好友,因此何兄与先师时相过从,诊余饮酒唱和,畅谈古今,甚相得也!此画为时希兄所绘,又得程老题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为刘华骅医师所藏,亦杏林胜缘佳话,宜珍藏之!九七叟朱良春跋甲午”。名医之作,先经名医题词,历经10年浩劫,保存完好,时隔47年,又经当代国医大师跋记,锦上添花,更不易也,因之装裱珍藏,并与同道共赏焉!

上一篇:传统中医学离精准医学目标更近

下一篇: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