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有 |
周信有,1921年2月出生,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甘肃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甘肃省中医学会名誉理事、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首批和第二批、甘肃省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4年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2005年6月被国家选定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的专家之一。2010年11月被卫生部确立为全国181位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之一。
周信有15岁开始学习中医,1941年开始挂牌行医,迄今已从事中医临床70余年。上世纪50年代周信有已在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名声鹊起,先后任职安东市联合中医院院长、安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安东市中医师公会会长等职。
1960年,周信有奉调至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内经》教学,兼临床带教工作。在这过程中,他对《内经》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1963年,他参与主编出版了全国中医学院二版试用教材《内经》讲义。1970年,周信有先后到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和临夏自治州人民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此期间,他兼任了当地西医学习中医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中医妇科的教学工作,以及“赤脚医生”和临夏自治州卫校的教学任务。1973年3月,周信有调至甘肃省新医药研究所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二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工作。1979年周信有调至甘肃中医学院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及教务处处长等职。
在周信有主持下,成功研制出中药三类新药“舒肝消积丸”,对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周信有出版著作有《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决生死秘要》《中医内科急症证治》《老年保健》《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周信有》《内科专家·周信有》等。其中《内经精义》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决生死秘要》后经台湾再版发行。
周信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辨治体会与舒肝消积丸的研制”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获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奖,“冠心病的辨治体会与心痹舒胶囊的研制”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及展览会论著一等奖。
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卫生工作人员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水平,大力推进中医药在基层诊疗工作中的应用比例,使广大农村群众充分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定西市通渭县日前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此次全县共有18个乡镇卫生院和332所村卫生室的410名从业人员参加培训。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培训班采取了分期分批培训的办法。根据学员专业基础水平和工作所在地域,培训分四期进行。通渭县卫生计生局从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邀请了部分专家参与教学,并对县里抽调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师资力量进行了集中培训和课件评审。针对乡村医生平均年龄偏大的特点,结合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培训选定了20项以上符合实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10个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项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为主要内容,并将其印制成培训资料。在每期结班时,县卫生计生局都要组织对学员进行严格考试,通过笔试和实践技能操作得分,评价每位学员学习效果,对优秀学员予以表彰奖励,对考试不及格的,要求自费跟随下班复读。对于结班时未取得结业证的学员,不允许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新农合不予报销相关费用。
培训班实行集中培训,半封闭管理,根据标准为学员发放食宿补助,并给每名学员配备了火罐、针灸针、刮痧板、梅花针、三棱针、中药特制蜡、消毒酒精等器具。根据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培训重点抓临床实践环节,确定了通渭县中医医院、通渭县医院中医科为临床实践基地,供学员见习观摩,同时在课堂设置了按摩床、针灸床,由授课老师随机示范并指导学员相互实践,尽可能做到培训期间每名学员对每样适宜技术能够最少亲手操作一次。
在培训过程中,除对相关适宜技术进行培训外,教师还着重就国家和省市相关中医法规政策以及与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和工作进行了讲解,主要对发展中医事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特别是“三个百分之百”等做了详尽讲解,以激发乡村卫生工作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和熟悉新农合补偿相关工作流程,充分享用优惠政策。(史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