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中医治未病”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按计划本月底将完成初稿起草工作,随后进入联席会、咨询会审定阶段。若一切顺利,最快今年10月有望对外发布规划草案。
这是记者在7月15日召开的国家中医药发展会议(珠江会议)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上获得的消息。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全链条设计成新亮点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三五”中医药发展战略将进行全链条设计,强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整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医传承、大数据等几大板块内容有望被纳入。
“‘十二五’规划中,算上重大专项,国家对中医药的投入超过百亿,”科技部负责人表示,“十三五”国家对中医药投入多少、立项多少,目前尚在探讨。不过,最快今年10月,规划有望对外公布。
大数据平台成关注点
“我建议设立国家级数据平台,所有三甲医院中医、西医生都能参与,将肝癌和肺癌的基础数据一起共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丽珠对记者说。
她解释,现在肺癌主流采取的是靶向治疗,但真正适合该治疗方式的肺癌患者只占百分之十。再比如中医治疗不能进行手术的中晚期肝癌,与西医内科治疗相比能平均延长寿命3个月到1年甚至更久。如果所有三甲医院大夫都能参与建立肺癌、肝癌病人的大数据平台,上传病例数据,量化并记录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探索反映中医辨证规律,做出一个业内都认可的指标,就能充分把中医的优势和西医的优势结合。
“十三五”将聚焦大数据建设,科技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甚至有望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中青年专家的临床经验上传平台,向社会开放,打造中医传承学习的开放平台。
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规划发展
“中医未来的发展需要回归自我,从临床来到临床去,而不是从实验室来到临床去,”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认为,如何开展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研究,将个体诊疗、整体调节的能力提升,同时,提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是未来中医发展的核心问题。
刘保延还认为,应该让研究落地,无论是方案、方法,还是技术、方药,都应该通过软件或者产品,将之展现,推出标志性成果,改变医疗行为,真正推动中医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不仅要丰富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更应该在临床上体现中医优势”,他认为中医应该回归到人,回归到整体调节上来,而不是去单纯关注分子细胞 。
“我们中医本身的特点是什么,中医研究上我们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是未来‘十三五’规划研究的重中之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房敏坦言,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技术,只是一种科研手段,应该为我们所用,而不该成为枷锁。他认为,目前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受现代医学发展模式的影响,这将不利于中医药按自身规律发展。
他建议,中医药“十三五”规划仍应坚持以中医临床为核心,按照中医脏腑理论进行临床疾病分类,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回归中医自我”的特点,将临床、科研进行一体化设计,使中医真正回归自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