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灿玾 字昭华,1928年生,山东荣成人,1943年跟从祖父与父亲学医,1948年始独立应诊,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六十余年,对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承担部级古籍研究任务,并从事中医文献研究工作。1983年被原卫生部指定为华东山东片古籍整理学术带头人和评审组组长。多年来对中医古籍整理工作成绩卓著。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主编中医文献专业教材3种,参编著作20余种,校注与校点中医古籍10余部。
2009年5月,被评为“国医大师”。
我热爱中医,到了七十岁以后,对中医的感情更深了,对中医体会得更加深刻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创造了这样一门具有独特理论的医学体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身为中医人,我永远忠于中医。但我也不反对西医,西医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中医对于任何一个系统的病都是要从整体去看待,从整体去思考问题,如果离开了中医的思想,那很难适应下去。中医的诊疗体系和诊疗原则主要是:
1.注意中医学术体系的整体性。就一个生物体而言,整体和局部,永远是相依相存的,无论生理与病机,永远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
2.注意人与天地相参的学术思想,这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学术思想。《素问》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3.注意中医“气化学说”在生理与病机方面的复杂性变化。仅举二文以证之,如《素问》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我们对人体的具体认识,还远远不是最终点,任何学术的发展,都永远是在前进和深化的路上。
4.注意“血”和“气”的相互关系,“形”和“神”的相互关系。气血相行,形神互依,这与中医的“阴阳学说”相关,这与中医学在先秦时期建立起来的对立互根、互为消长的理论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
5.注意运用中医四诊八纲进行病证诊察和病机的分析,特别是证的辨别。“证”古人或言“态”“形”“候”,是病的反映,是病的证据,所以对“证”的辨别,也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也。
6.注意运用医疗法则,也就是常说的治则、治法。治则、治法非常广泛、丰富,法不胜数,方不胜多,这是数千年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又云“用药如用兵”。吾又补充曰:“临证如临阵。”就是说,古人常把用兵的思想和执政的思想,用之于医学,都是很有意义的。
7.注意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在实践中的运用,如果抛弃了中医理论,就等于没有了灵魂。
8.注意中医学是与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的传统文化多学科相结合的一种原创医学,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军事、政治、音乐、人文、文学等学术,无不融于中医学之中,甚至从国外传进来的某些医疗方法或药物,也被中医化了,中医学并不是封闭的学术。
9.要善于总结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要按着正当的方法去辨析,不可挑起无谓的争论。
10.学术要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若不遵守其自身规律,则容易变异,我个人的意愿是终生为中医事业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