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少阳病位“半表半里”之说

    •《伤寒论》中“表”的概念均是指“太阳”或者“经证”,而“里”的概念则随证候之不同而不同。 
 
    •“半表半里”可作为少阳病主证症状表现的表述,而不能作为少阳病的病位来概括少阳病。
 
    “太阳病位在表,阳明病位在里”是大家所公认的,也符合《伤寒论》原文意指,而少阳病病位在“半表半里”的说法,不仅不符合原意,也缺乏可信的理由。
 
    少阳病位“半表半里”之说是错误的
 
    自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提出“半表半里”之后,历代医家多有承传者,但持否定意见者也不在少数。成无己依据的是第148条“……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按照原文,“阳微结”这个证候的“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属于表证,而“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属于里证——既有表证,又有里证,是为“一半在里,一半在外”,这是阳微结的证候特征,是症状表现的位置归属,而不是病理病位,更与少阳病无关。
 
    将“阳微结”与少阳病等同起来,主要是因“可与小柴胡汤”一句原文引起。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少阳病可归属于柴胡汤证,但柴胡汤证不一定都是少阳病,使用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包括少阳病在内的很多种疾病,当然也可以治疗“阳微结”证。
 
    不能因为“阳微结”用小柴胡汤治疗就成了少阳病,并因此便推断“阳微结”症状“一半属里,一半属表”是少阳病病位的“半表半里”,这显然是混淆了病证的概念。
 
    表里的概念是相对的,非表即里,非里即表,没有半表半里之说。即便是一半症状属表,一半症状属里,也不代表病位是半表半里——半表半里的提法具有概念性错误。
 
    《伤寒论》中,表里相对的概念在不同位置有不同所指,如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是以太阳为表, 以阳明为里。第93条:“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是以太阳为表,以少阴为里。第128 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是以太阳经证为表,太阳腑证为里。第157条:“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是以太阳为表,胸中停饮为里。第168条:“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是以太阳为表,以太阴为里。
 
    可见,《伤寒论》中“表”的概念均是指“太阳”或者“经证”,而“里”的概念则随证候之不同而不同。
 
    “半表半里”可作为少阳病症状表述
 
    “半表半里” 的提法来自原文第148条,指的是“阳微结”证的症状一半属于里证,而另一半属于表证,其“表里”“里外”的概念是证候的症状表现,并非病理上的实质病位,而且条文中提出的“表里”“里外”概念,是指症状的归属。
 
    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的经证、腑证均有明确的证候表现,而少阳病的经证伤寒、中风证候表现也很明显,但腑证的表现并没有单独的条文或单独且明显的证候。
 
    如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明显是属于用小柴胡汤治疗的少阳病证候,但其表现“往来寒热、胁下鞕满”属于经证,而“干呕不能食”则属于腑证。不管是属于经证还是腑证,也还都是少阳病。因此可以说,少阳病的“半表半里”可以是指证候的症状一半在经表,一半在腑里。
 
    从症状表现的角度,可以将少阳病的主要证候称作半表半里证,且其表里也只是经、腑相对而言的,与第128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的经证、腑证相对而称为表里类似,但与《伤寒论》中其他的以太阳病为表,其他经病为里的证候概念不同。
 
    所以说,“半表半里”可以作为少阳病主证症状表现的表述,而不能作为少阳病的病位来概括少阳病。
 
    少阳经居中但不能说是“半表半里”
 
    根据十二经络在人体体表四肢的分布,太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后面,阳明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前面,而少阳经则居于中间。然而,这只是经络的分布位置,并且非常明确地表明其是居于中间。因此,从经络分布来看,前就是前,后就是后,中间就是中间,不能是半前半后,亦不能说成是“半表半里”。
 
    依照研究《伤寒论》的开阖枢功能理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枢”居于开阖之间,才能够枢转。所谓枢转,是指向外可以转递给太阳,向内可以转递给阳明,所起到的作用是转递功能。“枢”是指枢机功能,并不是少阳经所处的位置,所以不能说少阳的枢机作用是半开半合,也就更不能说其是“半表半里”了。
 
    按照伤寒病传经理论,所谓的“三二一传”,是按照阳的多少,太阳为三阳,阳明为二阳,少阳为一阳,太阳病传给阳明,阳明病传给少阳。但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临床上,断然没有阳明病传给少阳形成少阳病的明例,即“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如果是依据“三一二传”的传变方式,则是太阳病传给少阳,少阳病传给阳明,临床上此类例子倒是不少见,但同时太阳病更容易且更多的是传给阳明,这说明三阳病的传变是一个平面传递的层次,而不是一个线性传递的层次。
 
    因此,从病理传变的角度,少阳病不可能传递给太阳,但可传递给阳明,也不支持少阳病病位为“半表半里”说法。

上一篇:《黄帝内经》以生命物质为核心的脏象理论本原

下一篇:201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总数达到5608个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