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福,男,1971年生,吉林省磐石市人。1990年9月到1995年6月,就读于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班;1995年11月至今,在吉林省磐石市烟囱山镇卫生院中医科工作。
走进吉林省磐石市烟囱山, 在清新秀美的景色中,记者被一间洁净的门房所吸引,这就是镇中心卫生院。房间的主人——陈国福医生正在忙碌着,量体温,测血压,把脉,看舌苔,询问病情……
在一旁等候的患者们告诉记者,陈国福医生原本为中医药大学的高材生,竟然能安心在这么一个小山乡卫生院工作,而且一干就是20年。
“陈医生不仅医术好,态度也和蔼,这些年亏得有他在,要不我们生病了说不上会怎么样呢!”
自幼立志学医
陈国福和中医结缘源于母亲的病。童年时,母亲患喘息性支气管炎,因是过敏体质,平时打针吃药特别小心,否则过敏反应引起的喘憋十分危险,因此再重的病痛也是干挺着。老村医见了他母亲就摇头,“不好下药。”那情景从小到大一直深印在陈国福的脑海中。陈国福自小没少给母亲煎中药,守在药罐子旁,他就打定主意,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做个治病救人的好医生,治好像母亲一样的众多病人。
在那个懵懂的年龄,陈国福买了一本《医宗金鉴》,刚开始觉得太深奥,看不懂,但他还是反反复复地琢磨,后来又去买了一本李中梓《医宗必读》,还独自跑到中医诊所去看老先生开方。就这样带着对中医的向往,高考时陈国福报了长春中医学院。
在校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在教室,在图书馆,在实验室,都有他的身影。他经常读书到深夜,不仅自费买一些中医古籍,还经常翻阅中医期刊杂志。可是有一件事让他觉得自卑,有一次寒假回家了,一位村邻老伯有病来找他,说,你不是学医的吗,给我看看病吧。那位老伯总是咳嗽、气喘,是哮喘,还是肺部毛病?他吃不准,更不敢下药。书到用时方恨少。他终于认识到,不仅要多读书,还有多临床。多实践才能开眼界,才能掌握技能,中医学更是要在临床实践中学习成长。从此,他就特别注重学习真本事。成年累月地跟师出诊,仔细地查看患者服药前后的变化,空闲时间还反复琢磨老专家的药方。
农村给了他广阔的舞台
毕业了,陈国福就直接来到自己的家乡磐石市烟筒山镇中心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
中心卫生院辐射广阔的农村,既给了陈国福舞台,也考验他的技艺水平。因为疗效是试金石,无从取巧。在这里,他接触的疾病越来越复杂,更要不停地有针对性地学习。他来自农村,最了解农民,农民大多无力承受在医院长期住院的现实,要在省钱的前提下尽量想办法治好他的病,他们往往满怀希望而来,性命相托,怎能轻易说一句“没办法”,让他们失去最后一点希望?这样的压力促成他努力钻研的强劲动力。一次,一个老大妈突然腹泻不止,一天便七八次,没过两天,大妈便衰弱不已,心悸怔忡,手足抽搐,陈国福立即给予补盐补钾等对症处理,同时,处以真武汤温阳利水,2剂药下去,大妈就不再腹泻,且心悸气短的表现都有所好转。大妈感激地说:“真亏了陈医生,陈医生的药真管用!”
在临床中,陈国福无暇顾及门派,唯求实效,伤寒方的原方原量用过,千金方的大复方模仿过,还拆解现代人的验方取其精华,中医药也确实神奇,这些看似寻常的中药越有效果越好,越用他越有信心。
甘心为基层患者服务
陈国福逐渐在一些难重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成绩,例如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缺血型冠心病、肺心病等晚期形成的顽固性心衰,而且多表现为全心衰竭,很多人离不开医院病房,而门诊静点治疗每天往返不利于病人的恢复。他逐渐摸索运用四逆汤、真武汤、参附汤、来复汤、破格救心汤合方加减,能够有效地纠正心衰,改善体质状态。这些病人往往都是多次住院,辗转治疗,不少人丧失了生存的勇气。经他耐心地医治,渐渐好转,他们增加了生活的信心,对陈国福也心存感激。
刚开始在他这见效的患者都是经济条件较差、无法去大医院住院的村民。陈国福开的药经济实惠,见效也快,患者坚持服药,后来症状大多好转、消失,没有上大医院也能好病,所以,患者们互相传告,他的患者越来越多。
他把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下法运用三则》《千金方的医论》等发表在《内蒙古中医药》杂志上。
20年来,陈国福这个在山乡娶妻生子的基层医生,曾经彷徨、苦闷、焦虑、兴奋、喜悦过,真是五味杂陈。生活总有很多不如意,但他总是坚定一个信念,“博及医源,精勤不倦,扎根基层”,这是他的座右铭,20年来深藏心底。
曾有朋友劝他离开这个穷乡僻壤,跟他去倒药,他也动摇过。但一个经历让他坚定了扎根山乡的决心:一个经他治好病的农村大娘带着邻居来,大娘说:“孩子,你给大娘看好病,大娘总念叨你,不用去城里大医院,省了多少钱?这回邻居有病,跟我的病差不多,我把她带来了,陈大夫一定能治好咱的病……”陈国福心里一动,患者这么信任,我还要离开他们,这说不过去。乡里乡亲这么好,这辈子就在乡村为父老乡亲们服务了。
“人都需要钱,但不能钻钱眼里,人生需要有精神有信仰,我的信仰就是为患者服务,治病救人。”陈国福说。他已经把自己融入烟囱山的这片黑土地,山乡的节奏就是他的节奏,他随着山乡的寂静而寂静,随着山乡的忙碌而忙碌……
编者按: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你知道吗?在江苏省南京市的部分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这家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江苏省中医院目前有140多种院内制剂,数量在南京市各医院中位居首位。这些价廉物美的院内制剂是由谁创制出来的,又是如何在传承中历经变迁?小小的一盒药,背后的故事厚厚一叠。本报和您继续一起探秘江苏省中医院的“独门秘方”,以及那些背后的故事。
医学在发展,制药也不能停下脚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名中医在江苏省中医院成长起来,他们研制的经验方,从无到有,一点点改良,一步步成熟起来。很多院内制剂大家都耳熟能详,却并不知道他们的制造者正是一号难求的中医大师们。比如江苏省中医院多年来的“明星药”肺宁合剂,就是国医大师周仲瑛研制的。
周仲英研制出“明星药”
在江苏省中医院140多种院内制剂中,肺宁合剂是大名鼎鼎的“明星药”。肺宁合剂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冲着肺宁合剂来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咳嗽、慢性肺炎、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数。
老药工张居平告诉记者,这款肺宁合剂的创造者,正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肺宁合剂由麻黄、杏仁、甘草、枇杷叶等组成。这个方子是由周仲瑛先生根据《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变通而来,而药物组方却比止嗽散更为合理。一是更重视了宣肺通气,二是掺入了三拗汤的基本方,三是用麻黄辛宣肺气,更利于治肺。以往止嗽散对延误治疗而致咳嗽迁延不止的病人通常效果不佳,而肺宁合剂无论新咳久咳,效果都不错。
周仲瑛先生的经验方还不止这一味,他研制的泻下通瘀合剂、丹地合剂等等,也都是临床验证过的十分有效的院内制剂。
新药研发 药工当好“把关人”
研制中药,其实并不是名中医的专利。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在很多新药的研发中,一线做药的药工,有时也会参与其中。可别小看这些药工们,早年间江苏省中医院的药工们多曾当过老中医的学徒,识药性、学药方,基本功就得练上三四年,可以称得上是不开药中医;而后来的药剂师们,多是科班出身,除中医药理之外对制药工艺也是相当了解。他们参与到药方的研制中来,也给制药带来了不一样的火花。
在上海药品检验所工作过、同时也当过大学老师的宋金斌,1989来到江苏省中医院,他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他一年参与过医院十多种新药的研制,比如针箭颗粒、薤白胶囊、通筋颗粒、疮灵液等等。
说起疮灵液,它的名气可不小于肺宁合剂。疮灵液是外科换药室的经验方,由大黄、诃子、红花等中药组成,具有消炎解毒、活血生肌、收敛止渗之功效,可用于各种感染性溃疡、炎症明显者。在研制之初,疮灵液曾比现在的药方多一味药,宋金斌告诉记者,因为那味药材含水解鞣质,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去掉了那味药,才形成了现在的药方。
薤白胶囊则是起源于张仲景的薤白瓜蒌半夏汤,最初医生拿过来的方子足有10味药。“中药都是方子越大越复杂,做成汤剂还行,但是制成胶囊,技术上是不现实的。”于是宋金斌和医生一起研究在不减药效的前提下精简药方,第一批50瓶生产出来,患者用上三天,效果杠杠的。
六道工序做出黄芩油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江苏省中医院科研的活跃期。主任中药师姜金祥告诉记者,当年,周仲瑛、徐景藩、干祖望、夏桂成4位国医大师领衔的一批名中医们,兼顾临床、教学与科研,研制出了不少经验方、科研方。那段时间医院院内制剂也是百花齐放。70年代医院皮肤科成立,一下就做了20多种院内制剂。
说到这个时期的“灵药”,不得不讲的是价廉物美的黄芩油膏。黄芩油膏在临床使用了二十多年,是肛肠科、五官科、皮肤科常规用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肛周脓肿、痔疮、肛瘘等;鼻腔黏膜干燥出血、耳道内湿疹;各种皮炎湿疹、小儿干性湿疹等皮肤病,疗效显著。
姜金祥告诉记者,黄芩油膏原来是江苏省中医院临床专家经验方,后由药剂科组织专家研制开发。在制作时,先要把黄芩熬煮,然后将药汁浓缩,加入酒精沉淀之后再浓缩,随后再将如此提取的有效成分化入到凡士林中,小小的一盒油膏,六道工序从来都是扎扎实实,但至今只卖6元左右,真真的价廉物美。
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一览(3)
银甲丹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口服。一次5克,一日2~3次。
利胆化石丸 清热利胆,化石通淋。用于胆及泌尿系统结石。口服。一次5克,一日2次。
理气和胃口服液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胃脘痛(气滞证)。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黄芪口服液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用于气短、心悸,自汗虚脱,久泻及内脏下垂等气虚症。口服。一次1支,一日2次。
抗感合剂 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病毒性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口服。一次50毫升,一日2次。服时摇匀。
调脾合剂(II) 燥湿健脾,理气和胃。用于运化失司所致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干甜腻,恶心呕吐等厌食症。口服。一次20~30毫升,一日3次;儿童一次5~10毫升,一日3次,服时摇匀。
平哮合剂 祛风化痰,开肺泄浊,降逆平喘。用于哮喘久发,喉间痰鸣,胸闷憋气,气喘咳唾,痰色白黏等痰浊或痰热型哮喘。口服。一次50毫升,一日3次,服时摇匀。
鼻渊合剂 清热排脓,疏风通窍止痛。用于鼻渊头痛,鼻塞不通,时流腥臭难闻之浊涕等鼻渊病症。口服。一次40毫升,一日3次,服时摇匀。
鼻敏合剂(Ⅱ) 宣肺清热,凉血脱敏。用于过敏性鼻炎,症见阵发鼻痒,喷嚏连作,鼻涕量多,鼻黏膜充血,肿胀。口服。每次15~20毫升,一日3次,服时摇匀。
润喉开音颗粒 活血化瘀,润喉开音。用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