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当年4所高校(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参与非医攻博试点,到如今仅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家招生。这条曾被无数非中医学子寄予厚望的学医之路,越来越窄。非医攻博,或许不是最为畅达的中医人才培育之路,但却是中医人才多元化培育模式的探索和创举。本报自今起将连续三期推出“非医攻博”系列报道,多角度丈量非医攻博,探索中医人才培育模式经验与不足。
本世纪初,受到美国医生培养模式启发,一些中医药界老专家提议,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下,上报教育部得以批准。开设“非医攻博”,初衷是吸引一批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人才。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自2002年起,在理、工、文、哲、史等五个门类 49个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招收攻读中医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其目的是为了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缘起:打破封闭招生制度
可以说,非医攻博吸取了国外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先进理念,打破长期以来医学教育相对封闭的招生制度。
学制设计上,非医攻博采取了“4+5”本硕博贯通学制。学生入学前,须在综合性大学接受4年系统学习,取得非医学专业学士学位;入学后经过5年系统学习,实施硕博连读,学习结束授予博士学位。非医攻博以中医学一级学科招生,期间实施二级学科分化,各项学业合格后,授予中医学一级学科医学科学博士学位,亦称学术学位。
现状:只剩一家在招生
非医攻博最初由国医大师邓铁涛牵头提出,曾有“中医八老上书”力荐非医攻博。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4家尝试开办非医攻博,但至今只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家在招生。
其余三所高校取消非医攻博,是否与毕业生整体素质有关?据《羊城晚报》报道,有学者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前五届的93名毕业生统计结果,执业医师通过率超过90%。能够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进入科研院所工作,或许整体素质并不差。
是否与非医攻博学生就业难有关?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2006级班上20人中,分别进入公立医院、医药企业、高校或与人合伙经营诊所。从小样本来看,非医攻博学生就业情况尚可。
国家政策是否依然支持?目前来看,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非医攻博招生依然允许。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通知规定, 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那么,意味着非医攻博毕业生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院校回音:办学很难
在采访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均表示不便回应,广州中医药大学表示,研究生院部分领导班子换届,不便接受采访。
记者随后联系其他中医药院校相关负责人。老师不想带、从业资格难、学生基础差等成为各家院校“不太认可”非医攻博的主要原因。
成都中医药大学某负责人表示,作为试点,出发点是好的。但后来也证明,非医攻博学生想当医生很困难,而且这些学生老师教起来比较吃力。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答复——不招非医学本科生。该校研究生处处长袁强说,“我们除了中医基础招收过一两位本科非医的学生(而且还是中药学专业)外,从来不招收非医学本科生,医学有特殊性,没有前面本科的培养阶段,后面不能做博士培养”。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洪峰说,“5年时间,怎么让不是医学的本科生,达到本硕博都是学医的学生水平?如果能培养出来,那说明咱们本科医学培养的失败。如果培养不出来,那非医攻博就是自欺欺人。”王洪峰坦言,学校曾招过一些非医本科的学生读硕士,但发现这批学生学习临床比较困难,医学基础薄弱。
给有悟性的学生留条路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说,“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要靠悟性。有悟性、善思辨是学习中医的好胚子,教育的根本是把人才培养出来,而不是埋没掉。给对中医有悟性的人,留一条出路。”
他说,“如果国家给予长春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的试点,我们肯定考虑加入,只要有热爱中医的人加入,中医就能发展壮大。培养学生,不能看短期利益,中医人才培养必须用长远眼光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