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朱良春 由病入医 苏州求学

    故事

    诉衷情──九秩述怀

    人生匆匆,

    瞬已虚度九秩,

    从医七旬。

    医理幽奥,

    上工难臻。

    学海无边,

    皓首穷经。

    期有所得,

    恫瘝在抱。

    先贤心悟铸辉煌,

    经典阐岐黄,

    七旬孜孜求索,

    宝库犹深藏。

    勤读书,

    多临床,

    心欢畅。

    杏林甘露,

    遍洒人间,

    夙愿以偿。

    ——朱良春

    朱良春,江苏丹徒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先后拜太医传人马惠卿、上海名医章次公为师。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56年~1984年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1987年被国务院授予“杰出高级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长期从事痹证、肝病、肾病临床、科研工作。对风湿病、癌症、肝病、肾病等疑难重症深有研究,屡见奇效。对虫类药临床应用尤具心得。著《传染性肝炎的综合疗法》《汤头歌诀详解》等,整理、主编《章次公医案》《章次公医术经验集》。

    曾任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等职。

    由病入医 苏州求学

    1917年8月20日,朱良春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县儒里镇。此处长江南岸,毗邻大运河,水陆交通发达,读书经商风气浓厚。朱家为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后裔,儒里镇朱家老祠堂高悬一块“闽婺同源”横匾,建筑气势恢宏。

    1922年,5岁的朱良春被送进私塾,接受传统文化启蒙教育。1928年,在外经商的父亲朱昶升发现儿子缺乏现代教育,便把儿子转到儒里镇小学。一年后又转到父亲经商的南通市学习,中考被省立南通中学录取。因打算中学毕业后就业,转入南通商立中学学习。不久,因患肺结核被迫休学。在求医过程中,朱良春完全依靠中药治疗,最后竟痊愈了。经历此段就医,朱良春自学不少中医药知识,因此决定学习中医,当一名为人摆脱病痛的医生。1935年,朱良春投师孟河医派代表人物马培之之孙马惠卿。马惠卿自幼行医,颇有太医世家风范。朱良春成其弟子时,马惠卿已步入花甲之年,门下聚集十多位门徒。门徒边按马惠卿指定中医典籍背诵,边体察马惠卿给病人诊脉、听师傅唱方抄方。朱良春年纪小,排在门徒最后。开始诵读医典时,内容还不全懂,就由师兄用白及磨调朱砂红笔断句。

    七点半钟,马惠卿开始诊病。面前三张并在一起的方桌,门徒按拜师年资顺序排坐,认真听老师讲诊,然后谛听老师唱处方,一一记下,最后由大师兄将老师所定处方交门徒传看,其余学徒照抄。马惠卿唱读处方有特点,临诊多用“对子药”,使门徒便于记忆与应用。太医后人马惠卿家祖传医书多,朱良春就和师兄们争先恐后抄写,在马家一年间,足足抄写三大本单方、验方。

    1936年2月,朱良春在一张现代报纸上看到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招生广告,觉得新式学校可学更多知识,开阔眼界,便去报考。该校由苏州妇科名医王慎轩创办,出身“三世皆知医”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受聘名誉校长。章太炎把中医学作为国学一部分看待,其亲炙弟子中多有著名中医学者,章次公便是其中之一。

    朱良春在该校读书时,教师多是江浙名医,还经常请章太炎与其中医弟子章次公、陈存仁等前来讲学。那时,章次公等人在上海已创设上海中国医学院、上海国医学院,章太炎亲任两院院长。1937年9月,因抗战爆发,该校停办。1937年11月,王慎轩介绍朱良春到上海找章次公,于是朱良春转校上海中国医学院。

    章次公是现代杰出中医教育家、临床家,用药泼辣,处方具廉、便、验特点,让许多危重病人绝处逢生,对朱良春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年后,朱良春仍感慨:跟章次公学中医,才算登堂入室。1937年,章次公边从事医学教学,边开业悬壶济世。当朱良春在兵荒马乱中来到上海,章次公爽快答应其转学和拜师要求。拿着章次公的介绍信,朱良春在租界找到陈存仁教务长办妥转学注册手续。

    朱良春每天到章次公诊所跟班抄方学医。章次公带教学生方式灵活多变,传授医术极其认真,让学生跟班抄方时,采用启发式创新思维。比如,有时边为病人诊治边讲解处方用药,叫弟子记录;有时看完病人却问学生“这是何病?”或说“这是某证,该用何方?”或“我对该病开这个处方,你们看是什么法?是什么方化裁?”也有时在学生草拟处方上修改,并说出道理来。

    1938年岁末,朱良春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拟返南通设诊所行医。行前章次公将一方寿山石印章赠他,印章镌文:“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并指着印章殷殷告诫:“这十六个字,要永远牢记,身体力行,作为临床实践、济世活人的座右铭和做人的准则,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医生。”

    弘扬师说 病中覃思

    朱良春在虫类药方面最具贡献,并以多篇论文系统论述观点。中药早有“草、木、虫、石、谷”分类,“虫”在古代即动物总称。《大戴礼记》说:“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故虫类药即动物药同义词。近代善用虫类药专家主要有张锡纯、恽铁樵、章次公诸先辈。朱良春深得章次公薪传,行医后着意发掘开拓虫类药治各种疑难杂症新途径。1963年~1964年,在《中医杂志》上连续发表了《虫类药应用之研究》体会文章,在全国医药界产生重大反响。

    1969年某天,新疆军区某团参谋来南通市政府请求协调,让朱良春给他所在团团长治病。原来该团长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被从上落下铁棍击中头部昏倒。当时头颅骨凹陷,继而血肿,神志不清达24小时。经抢救苏醒,但形成脑震荡后遗症。到京检查,脑组织萎缩1/4。常头部昏痛,神疲,躁怒,失眠,记忆力严重下降,说话不成系统。虽经多方治疗无效。某军医建议,南通朱良春曾撰写《虫类药应用之研究》文,其中提到用虫类药可治脑外伤后遗症,疗效好,应找他治疗。于是病家慕名来到南通。朱良春经详察,发现病人舌苔薄腻,边有瘀斑,脉象细涩,为瘀阻脑府,灵窍欠慧,气血亏虚之证候,决定先给予益气血、化痰瘀、慧灵窍汤剂3服,并嘱心情舒畅,避免急躁,少吃辛辣,适量运动。

    3天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朱良春又据情况随方加减。服药一周头痛减轻,夜寐较安,精神略振,自觉爽适。改服“健脑散”。患者坚持服2个月,病情稳定,讲话层次不乱,能写信。再以中药调补肝肾、养益心气之品做善后治疗。

    1976年起,朱良春用病休时间加紧整理《虫类药的应用》初稿,此后3年中,集中精力完善该著作。1981年5月,经酝酿、写作、补充18年之久的《虫类药的应用》出版,首印5501册很快售罄,1988年10月二印4600册再售罄,并很快传行海内外,受到中外医药界瞩目。1994年该书增订再版后,增加了虫类药种类,内容更彰显其理论特色和临床应用功能。不少海内外医家争相研读。日本奈良县医师罗曼,原是西医,后学汉方医,在临床中深感常规药有时疗效不尽人意,经参用虫类药后,出现意想不到奇迹。他曾先后三次专程赴南通拜访朱良春,研修虫类药问题。

    朱良春总结系列治疑难病应用虫类药具体方药,涉及神经系统疾病16种、循环系统疾病9种、呼吸系统疾病6种、消化系统疾病11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种、骨与关节疾病6种、肿瘤类病12种、外科疾病11种。进入21世纪后,广大读者吁请《虫类药的应用》再行修订重版,朱良春与门人又投入紧张增补工作,新版书将扩大篇幅达40万字。(胡太春)

上一篇:刘敏如:中医是一门医学科学

下一篇: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