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一本史无前例的医药宝典

     中药道地药材和炮制方法对中医治疗疗效至关重要。“医生辨证得再准,方子开得再对,如果药材不道地,品种质量不佳,就会影响治疗效果”。60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范崔生教授坚持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炮制学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科研工作,注重把现代植物学和传统中药鉴定技术及生药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范崔生一生潜心研究学术。与药材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虽已84岁高龄,仍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不遗余力地为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忙碌着。受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邀请,范崔生为其临床用药把关,堪称用药保护神。受江中制药集团董事长钟虹光的邀请,目前,范崔生正在筹备道地药材博物馆,这将是全国第一个成规模的道地药材博物馆。范崔生倾尽一生,只为守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一本史无前例的医药宝典
 
    “我一定要讲一下这本书它的编委现在也都是泰斗级的专家。这是一本史无前例的中草药宝典,汇集了全国的民间草药、验方、单方。”范崔生一边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全国中草药汇编》,一边骄傲地说。
 
    《全国中草药汇编》是官方组织编纂的一部当前规模最大、体例最全的中医药典籍。当时是响应周恩来总理发扬中医药传统遗产,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的号召,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组织30多位专家,成立《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奔赴全国各地,收集全国的中草药标本,经过3年的调研、收集整理、编写而成。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收录了全国4000余种中草药,并附墨线图近3000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整理了全国中草药关于认、采、种、养、制、用等方面的实际经验,以及有关国内外相关的科研技术资料。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范崔生自幼耳濡目染,跟随父亲学习,精通中药传统鉴别与炮制,又学习了生药学、植物学、化学、药理等学科知识。编写《全国中草药汇编》时范崔生仅30多岁,得到主编谢宗万先生的赏识,在编纂中担任重要角色。“在编纂中,我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对各科都很了解,与研究各方面的编委沟通起来很容易”。作为第一副主编,他负责统筹所有编纂统稿事宜,直至现在,他还保存着当时的相关档案,也是唯一拥有这些资料的人。
 
    范崔生介绍:“《全国中草药汇编》是集中药资源、民间草药、单方验方之大成的著作,这本书反映了中草药群众运动特色,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内容记载的都是民间历史积淀的有效的中草药临床经验,是各个民族最宝贵的医药学遗产。”这本书已成为我国研究中国中草药的重要文献,对现代医药研究和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堪称当今医药著作的瑰宝。而对范崔生来说,编纂《全国中草药汇编》经验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从而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穷尽毕生的精力,研究我国中草药极为丰富而具有特色的资源,搞好江西道地药材的开发利用。
 
    一生道地药材的执着追求
 
    药材好,药才好。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只有道地的药材才能保证中医治疗的疗效。古典文献记载中,江西并无道地药材。范崔生执着于江西道地药材研究,从本草考证入手,收集府志、县志等有关用药资料,采访药农和民间医生用药经验,对江西的特产药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发现了江西特有的江香薷、江栀子、江枳壳、江枳实、江荆芥、橘红六味道地药材,让江西无道地药材的说法得以正名,开启了江西道地药材的新篇章。而他发现六味新药的学术成就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如江香薷,在《中华药典》的记载中,被记载为海州香薷。范崔生经过调查研究,将其中存在多年的错误进行了纠正,证明了江西的江香薷才是最道地的。江香薷通过了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确认。范崔生发现,有铜的地方才能种出道地的香薷,而江西的分宜县盛产铜矿,此地产的香薷含的有效成分最高,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也最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说中医治病不灵了,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药材道地与否取决于药材的种植环境、种植方法、炮制工艺等多种因素。目前,由于道地药材产地的环境污染、农药滥用、气候异常等多种原因,种植道地药材的环境越来越差。范崔生惋惜地说:“守护道地药材任重而道远,部分道地药材已经消失”。
 
    范崔生鉴别药材的传统经验十分丰富,随手拿起一把药材,只要看、摸、嗅、尝,即可辨识出其真伪及道地与否。他对道地药材如同对待新生婴儿一样,百般呵护。一次,范崔生去陕西、甘肃考察,见自己带的两位研究生要摘金银花,忙阻止说,这花的采摘很有讲究,最佳采摘时间是早上9时~12时,有雾、阴冷、 水重时都不适宜采摘。特别是花在青白色时品质最佳,药性最好;采摘完马上就要晾晒烘干,这样对药物成分的损伤最低,也容易保存。
 
    范崔生长期从事江西道地药材研究,先后在有影响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彭泽贝母、枳壳、栀子、 陈皮、橘红、夏天无、江香薷、茶芎、樟榕子等道地药材的研究论文数十篇,编写了《江西草药手册》《中药采集收购鉴别应用全书》等著作,为江西道地药材的评价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许多项目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填补了江西道地药材系统研究的空白。此外,范崔生连续参加了四版《中药鉴定学》教材和《中华本草》的编写工作。《中华本草》是迄今为止所收药物种类最多的一部本草专著,它代表了我国当代中医药研究最高和最新水平,对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高校中仅有3位药学专家入选编委,范崔生是江西省唯一代表。范崔生还积极参加和主持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题陈皮、橘红的品种整理与质量鉴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彭泽贝母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 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一门传统工艺的抢救发展
 
    中药炮制工艺作为中药制作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药材的道地性功效,而一些传统的炮制工艺正濒临失传。范崔生长期深入民间,结合自己在炮制工艺方面的造诣,对民间流传的传统炮制工艺进行收集、整理,对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炮制工艺进行了抢救。
 
    “传统药学的很多宝贵经验都是老祖宗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必须在实践中师承传授,才能学到关键绝招技术,如果离开了实践,就等于水没有源,木没有本。” 范崔生在中药炮制工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不仅具备系统的理论基础,更有由其父传授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数十年实践研究,范崔生对江西樟树药帮和建昌药帮的中药炮制进行了梳理。“药不过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成”,江西樟树药帮和建昌药帮的中药炮制自成体统,工艺考究,风格独特。范崔生长期深入“两帮”,广泛收集“两帮”老药工的经验,结合家传的技术,对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将“两帮”的炮制方法总结编写成了《江西中药炮制》(1970年),对保留传统的炮制工艺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此外,范崔生非常注重现代智能科学鉴别技术在传统药材研究中的应用,创新的采用了显微、光谱、色谱等多种现代新技术,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江西中药炮制的特色。1990 年在江西省卫生厅的委托下,主编了《江西中药炮制规范》。在《江西中药炮制》的基础上对樟树、建昌两帮的传统工艺进行了优化。这本书对江西中药炮制的教学、科研、生产和临床用药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幼耳濡目染,就这样与中医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从事中医药研究一辈子,范崔生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将老祖宗的东西发扬光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造福中医药事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执着、坚持的守护者,道地药材这块重要的中医名片才得以传承,并生生不息。(赣忠)

上一篇:喜投辛散 方简量轻 精研配伍

下一篇:中医药养生主要分为用术与用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