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邓鹤鸣治外科病学术思想

    人物链接

 
    邓鹤鸣,男,73岁,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邓鹤鸣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 “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外科”顾问、学术传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席外科专家。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后西学中3年,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年,曾兼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主持并完成中医药科研课题《近端瘘管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研究》1项,并获科研成果1项。治疗各种急腹症突出中医药特色,独创“整合疗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肛瘘发病机理的研究中首次提出肛瘘“主管道学说”,并开展“近端瘘管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独创传统中药配合“子午流注”、“生理周期”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参编《中医病症诊疗全书》、《西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等学术专著多部。
 
    邓鹤鸣从医50年来,热爱中医外科事业并倾注了大量心血,崇尚“理论思辨”,中西医融合、内外治并重,对便秘、肠结、臁疮、乳癖等疾病的治疗有很多独到见解,疗效卓著。
 
    倡导中西医“融合”
 
    邓鹤鸣认为,中医的征主要是舌苔和脉象,其次是面色、精神、语声、体感温度、二便的颜色、气味等。这是在古代仅能搜集到的病人一些客观表现,比较直观。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进步,通过各种仪器的检查和测定,征的内容大大增加和深化了,这是我们感官感知的延伸,我们理应将其纳入征的范畴进行中医辨证。把现代医学成果直接拿来为我所用,这应该视为中医本身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什么“西化”的问题。症状和体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素材,素材越丰富,越深入,辨证越精准。“体征”没有中、西之分。
 
    把现代科学技术如B超、CT、核磁、导管技术、各种实验室技术等等所得的结果作为“体征”资料,统统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内,是中医的发展和进步,是中西医汇通的一大步,也是第一步。
 
    如何把现代科学技术所得的“体征”资料纳入中医辨证范畴内?邓鹤鸣强调,要用固有的中医辨证思维方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用“比类取象”的方法,从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角度进行辨证,得出证候诊断,依此处方用药。用中医中药治疗,原有的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不能改变,起码在现阶段是如此。
 
    对于现代医学的体征和化验结果如何具体进行中医辨证,邓鹤鸣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新颖而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尊脏腑辨证 重护脾胃
 
    邓鹤鸣精于辨证,尊脏腑辨证,在治疗外科疾病过程中,他分外强调脾胃与外科疾病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凡学中医之士无人不晓脾胃之重要性。尤其在中医外科疾病中,属火毒者居多,故清热解毒法运用比比皆是,但医者不能只知疗疮治疡,视脾胃而不见。邓鹤鸣告诫学生们,要做到调治脾胃贯穿治疗始末,凡见食欲较差,或食不知味,或无饥饿感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入化痰健脾、开胃消导之品,如苔腻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莱菔子、焦四仙等化痰健脾之品;恶心者加竹茹、砂仁、旋覆花降逆止呕之属;口臭食积者加莱菔子、鸡内金消导之药;腹胀者加大腹皮、厚朴、槟榔等理气散结之类;腹胀便溏者加白术、山药、茯苓、扁豆、黄芪等益气健脾之剂;便秘、腹胀,舌淡者加白术、火麻仁、肉苁蓉、当归等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润肠;肝郁克胃者加柴胡、枳壳、半夏、白芍疏肝和胃。总之,无论辨为何病何证,凡脾胃虚弱、胃气不降、脾胃湿热等证,均需加入健脾、消导、化痰、理气、化湿等药,以促进脾胃恢复,绝不能单一清热解毒一味投之。
 
    在治疗外科疾病后期,一般溃后患者因前期治疗脾胃多受创,通过调理脾胃,增进患者食欲,补其后天之源,再辅以调和气血,使气血得以流通,其病才更加易愈。邓鹤鸣指出,教科书中强调溃疡期以补法为主,不太妥当。因为临床发现,医生每见溃疡多投以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之类补之,患者多饮食不见改善,反多产生腹胀,纳呆诸候,影响脾胃功能,反倒不利用康复。邓鹤鸣常说:“就诊中医者以慢性病居多,疡科亦然,其各种慢性病中属于纯虚、纯实者甚少,而辨为虚实夹杂者甚多,故重视脾胃就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内外并重 擅用外治
 
    邓鹤鸣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中医的外治与内治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且强调不管外治还是内治,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仅仅是方法而已。尤其对于“如意金黄散(膏)”的应用,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认识。
 
    邓鹤鸣擅用外治,“如意金黄散(膏)”就是他常用的外用药。该药属箍围药之一,临证应用时针对病症的疾病进展,或用茶调或用葱汁调,或用黄酒调,或用蜜调,或用兰根捣汁调,适用于疮疡肿疡期。邓鹤鸣通过几十年的临床观察,并带领下级医师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金黄膏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散结作用,还具有去腐生肌、煨脓长肉的作用。另外,邓鹤鸣还发现,金黄膏有较好的透皮作用,也就是说通过皮肤的吸收而效果显著,所以对一些急腹症早期、腹腔残余感染、深部感染(肠痈、肝痈等)有明显的消散作用,尤其对一些失去手术机会形成脓肿者效果颇佳。
 
    “金黄膏”出自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的如意金黄散,其药物组成中包括了苦寒药1000克,为大黄、黄柏、天花粉等,辛温药900克,为姜黄、白芷、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等,调和药甘草100克。苦寒药与辛温药的比例为10:9。金黄散的主治病症为阳证疮疡,疾病特点是红肿热痛,属热证,但组方中包含了较多的辛温药,此种组方的依据是中医反治法中的热因热用理论。
 
    因辛温药可开腠理,使皮肤通透性增加,药物能够更好地进入体内,辛温药在金黄膏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药物透皮作用,即引药入内的作用。辛属五味之一,辛味药物能行、能散,有发散及开闭行气的作用。所以辛温药在金黄膏中起到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散邪于外。金黄膏中的辛温药帮助调节机体腠理的开阖,从而引药入内,散邪于外。这是邓鹤鸣临证多年的体会。
 
    此外,邓鹤鸣临床中还积累很多独到经验,如治青壮年便秘注重预防为主,善用通降和解,反对通腑泄热以滥用攻伐。治老年便秘善用“润法”,反对滥用“承气”类攻伐。提出了治疗肠梗阻的“整合疗法”治疗体系。创新性地提出肛门瘘形成机制的“主管道”学说,用挂线法处理“主管道”治疗复杂瘘,效果显著。治疗臁疮,使微创手术与外用中药有机结合。治疗乳癖,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针灸、火罐等传统疗法综合治疗,等等。(王红) 

上一篇:走近国医大师郑新 走近一部厚重医书

下一篇: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形与神俱”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