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悟透仲景是如何创立和运用辨证论治体系

本在何处,源在何方?本在经典,源在临床,这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传承发扬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体系架构,张仲景则建立了中医辨证论治这一体系的巍峨大厦。欲溯本求源,就必须悟透仲景是如何创立和运用这一辨证论治体系的。

辨证论治体系如何创立

张仲景首先将百病依据《内经》阴阳学说,分为阴阳两大类。正如《金匮要略》所言:“阳病十八,阴病十八,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然阴阳各有多寡进退,又将阴阳二病进而分为三阴、三阳六病。六病之中,仍然有阴阳多寡进退,如太阳病分为太阳伤寒、中风、温病三纲鼎立。太阳中风,又有兼夹、传变等诸多不同,因而又进一步分类,如桂枝汤证之中,又分为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桂汤证等等,一直分到每位患者、不同时空的证,这就是辨证论治的个体化。

证、脉是辨证的核心和灵魂

每个证,都须明确性质、病位、程度、病势四个要素,可简称为四定。证是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而脉是辨证论治的灵魂、精髓。证确定了,法由证出,方依法立,此即平脉辨证的全过程。

中医的根本特色是辨证论治,证是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而证又依脉而定,因此,脉又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灵魂。掌握了脉,就掌握了平脉辨证体系的钥匙。

以脉定证,这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俯拾皆是,如《伤寒论》首列《辨脉法》与《平脉法》两篇。脉阳证阳,脉阴证阴。在每篇标题中,皆明确指出,“脉证并治”,脉在证之上,意为以脉定证,法依证立,方由法出。在辨证论治总纲中又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观其脉证,就是平脉辨证。

四诊之中,以脉为首,脉诊在诊断中的权重占50%~90%。脉无假,只存在对脉的认识问题,而不存在舍脉从症的问题。脉的原理是气血变动,虚实则是脉之总纲。学习脉诊,要明于理,而不拘于迹,要学会动态诊脉。

平脉辨证这一思辨体系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脉解症,以脉解舌,方无定方,法无定法;以整体观为指导,胸有全局,整体辨证;平脉辨证;首分虚实;动态辨证;崇尚经方。

如何发扬中医

中医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中医的发展有两种途径:一是传统的发展途径;二是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的发展。

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的研究,应以证为核心,找好切入点。这种科研成果价值大小的标准,要看对中医发展有多大裨益。国家“十二五”支撑课题“汗法治疗寒凝证的研究”,就按此思路进行设计。汗法自古以来就限于治疗表证,“汗以解表”“在表者汗之”,而我们提出汗法大量用于里证,其依据就是《素问·举痛论》。寒客脉绌急则痛,供血减少则引发心绞痛、高血压、肾病,以及消化、呼吸等诸多病证,发汗散寒解寒凝,就可以改善脏器的血供,治疗上述诸多疾病。

上一篇:中医不能继续固步自封 必须自身创新

下一篇:中医为什么不被人信任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