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观点
冯家(吉林省参茸办公室副主任)
国家尚缺少顶层设计,缺少良好标准环境。不说地方企业,就是国家、药典、行业上,也经常出现人参标准互相不协调的地方,这给生产者、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我们要考虑把亚洲产品上升到国际标准的高度。人参应该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人参和西洋参,现在进入食品的只是人参,上升到国际标准后,西洋参就纳入了。韩国已经把人参纳入食品了。我们的标准应为人参产品发展开辟空间,每个标准对企业来说都息息相关。
张益胜(吉林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联盟需要明确制定什么标准,标准服务于什么。我认为标准应该是服务于大生产的。国家标注需要协调农业部、食品、药监局总局等等部门。他们都有标准,有的是行业的、有的是国家的,有的是出口用的,我们到底应该遵循哪个标准?
其次我们应该梳理一下,到底有多少个标准,这么多标准,哪些先做?哪些后做?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土壤的标准。因为土壤的污染比空气、水的污染要深,土壤污染往往被忽视。把土壤的标准攻关了,产业才能发展。
曹恩辉(吉林紫鑫药业集团原董事长)
我国作为世界人参产量的第一大国,占据了全球产量的80%,但占绝对优势的产量和出口给我国带来的却是“产量大国、产业小国”的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人参行业相对松散,标准缺乏和市场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及产业水平。显然,人参国际标准已经成为竞争的制高点,掌握了标准就是掌握市场经济和贸易的主动权。
李大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
人参标准的事情,最迫切的是地方政府,有些标准对产业有利,有些标准重复甚至破坏产业发展。我们要从人参产业链的角度去梳理所有标准,分析这些标准当初设立时的初衷和指向,对这些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找出卡着产业发展的标准,给国务院提供参考建议。其次我们要建立和ISO的对接机制,联合ISO/TC249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建立相应的国际和国内沟通渠道,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建立人参标准制定的指南或规划。
翟宪枝(通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标准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内在要求。加快推动中国人参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促进我国人参产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 可提升中国人参产业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我们将争取把人参国际标准制定的策源地放到通化,把人参人才、技术和专业培训基地放到通化,并加快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整合人参及中药材种植、科研、加工、物流、人才等各种资源和要素,统筹推进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