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据祖上传下的家谱记载,我老祖先于清代咸丰年间便在川南开办“郭氏福善堂”悬壶济世,距今近200年的历史,世代传承到我父亲辈已有七代。幼年时,我常到爷爷、父亲工作的医院玩耍,感受他们治病救人的风采和病人痊愈后的感激之情,这些都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爷爷郭剑华是著名的中医骨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爷爷从事中医临床50多年,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忠于临床,以一颗仁慈的心对待每一名患者,救人无算,爷爷的模范精神鼓励我立志要像他那样做一名群众喜爱的中医师。
儿时中医留给我的印象
我6岁时,懵懵懂懂,中医给我的印象便是艾草燃烧发出的味道,就是这个携带着独特熏香的气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久久不能忘怀的记忆。当爷爷告诉我闻艾草的芳香可辟秽祛邪气疗疾病后,让我感到中医药的神秘,油然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在我备战高考中,有时我也总会点上一支清艾条,嗅着艾草的芳香,让我宁神定志,心不浮躁,认真复习。
11岁时,中医给我的印象便是病人身上一根根微微跳动的银针和针柄上冒着清烟的艾粒。每当看到一个个病人在针灸治疗后脱离了疾病折磨时,我便觉得中医格外神奇,中医生职业格外伟大。也许就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萌芽了我学习中医的种子吧。
进入中学时代,因为学习的繁忙我很少到医院去了。但是每当听到父辈们回到家中谈论给患者治病过程中的点滴故事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书本,仔细地倾听。渐渐地被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妙手回春的神奇疗效所吸引,特别目睹患者对爷爷、父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心中有说不出的幸福和自豪感,做一个中医师真好。
立志考上中医药学院
中医从小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冥冥中继承家族事业对我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我12年来刻苦专研、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悬壶济世,为广大患者解除疾苦。暗藏于心中的理想,成为我整个中学时代努力学习的动力,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的将第一志愿填写为中医药大学,幸运的是我被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录取。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知道12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学习中医的愿望也终于得以实现。
中医路上走好每一步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我怀揣梦想,满怀期待地踏进了中医药大学校园,一段崭新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感觉和力量。我深知学习中医将一路满布荆棘,道路会异常曲折,但正如医学生誓词所说的那样:“只要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
新的学习即将开始。在这里,我会用辛勤的汗水去灌溉我理想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让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作为一年级新生,步入新的起点,怀揣新的希望,踏上新的征程,一切从零开始。我坚信,通过努力和勤奋,一定能够拉近自己与理想的距离,使理想不再遥远。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更是自我完善,道德臻上的过程。医术的精与医德的诚都应是我在大学中不断学习和努力追寻的目标。大医精诚,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我走好中医路、做好中医人的里程碑。我深知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我不会辜负爷爷和父辈们的期望,我会秉承前辈们的事业,学好中医专业知识,服务于人民,让中医薪火世代传承。
新生参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卢颖 马泽新/摄
朗朗乾坤,菁菁杏林,岐黄之术,铸中华魂。国粹中医,传承千年。神农草尝,灵枢针运。承前人之灵秀,拓当下之风骨,铸成了我们绝代风华的北中医精神。
我们的老师,白袍纤纤,药香冉冉,他们有浸染千年不变的执著、坚韧和耐心。三尺讲台,台下通灵犀。锦心绣口,挥斥之下,千丝百脉,源远流长。这里有医术的传承,更有立志求索的决心。他们笑语晏晏,宽仁博厚,伸出一双双温暖的大手,紧紧地牵引着我们。纵书山路远,攀不辍,纵学海浪高,渡云端。
我们的学子,清晨古院中,鸟啼人啸,气贯五行时,翩然而归。在这里,他们温良恭俭,诚敬谦和,站出去,又是顶天立地,妙手仁心。他们如古树,屹立不倒,他们深深地扎根于地下,将前人的精华化为己用,纵臂一挥,守八方康宁。他们如烛光,燃烧着自己的血液和热情,废寝忘食地追问着真理,并将所学之英华无声地播洒人间,照耀他人,永不停歇。
我们的教学,承古通今,不拘一格。读经典,参古人之灵气;参名师,传愈疾之圭臬;悟妙道,得医法之精髓;尝百草,寻济世之良药;做临床,解苍生之病痛;执规尺,扬医道之正气。我们定能守医学之净土,强中华之体魄,握仲景之妙笔,把苍生之脉搏。我们定能育杏林之英才,传岐黄之精神,撷华佗之青囊,扬国粹之精华。
我们,勤求博采,我们,厚德济生。北中医精神屹立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