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旴江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药学发展以及对日本、朝鲜等国传统医药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与安徽省“新安医学”、江苏省“孟河医学”、广东省“岭南医学”相媲美。自本期开始,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旴江医学的学术特点与成就,促使旴江医学的传播与发扬。
旴江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医辈出。旴江医学人物众多,据医学史和地方志记载,旴江流域各县有传略可考的医学人物有936人,医籍684种。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中,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梴、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等8人均为旴江流域的医家,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后世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被针灸史界公认的全国历代62家针灸学派中,旴江医家占8家,为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务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系统继承中医药知识和经验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地方医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大力传承“旴江医学”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于继承发扬宝贵的医药遗产,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造福人类健康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兴起于汉唐
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特有的山水形胜旖旎风光吸引着四方道家术士云集,依山傍水,结庐隐居,传道行医,促进了旴江医学群体的兴起。
据史志记载,西汉昭帝时有浮丘公和东汉有张陵、葛玄以及迄唐有郑隐、葛洪、许逊等30余位著名道医术士隐居旴江流域的洪都西山、建昌麻姑山和清江阁皂山修行,炼丹制药,传医治病,闻名天下。如武则天欲不老,诏新建道医胡超僧合长寿药;唐宪宗患奇疾,诸医不效,豫章道医崔隐士仅投一药丸而愈。受道医术士的影响,业医药者纷起,开旴江流域医药先河,逐渐形成后世著名的“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医药相济,由此旴江医学兴起。
发展于宋元
宋元,国家重视医学,临川王安石任北宋丞相推行新法,改革太医局和医学教育,促进了故乡旴江医学的发展。王安石以儒通医,受其改革及重视医学思想的影响,旴江流域尊儒重医风尚沛然。宋时旴江流域书院兴盛,有书院近100所和社学52所,文化昌盛促进了医学的繁盛。“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人们竞相习医,施医济众,出现了60余位儒医名家,著书立说蔚然。如陈自明儒医相通著《妇人大全良方》、黎民寿弃儒从医著《断病提纲》、严寿逸先儒后医著《医说》、李季安以儒通医著《内经指要》、危亦林尊儒精医著《世医得效方》,形成了“儒人达医”之风尚。
繁盛于明清
明清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医学中心的南移,旴江流域文化昌盛,旴江医学进入繁盛时期。此时期,学术繁荣,医家林立,有史料记载的名医800余人,如龚信、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等蜚声医林。旴江医学的兴起地建昌、樟树,不仅医学繁荣而且药业鼎盛,商家云集,药材齐全,炮制精良,两帮药业全盛时期,有药行三百余家,药业遍及国内津要以及东南亚,药业的发达促进了旴江医学的繁盛。旴江流域的金溪浒湾镇,雕版印刷业发达,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美誉,明清时已是全国雕版印书业的中心之一,有60余家印书堂号,刊刻了龚廷贤《寿世保元》、龚居中《红炉点雪》等繁多的医籍,畅销全国,促进了医家著书立说和医学交流。旴江下游的南昌是江西的政治经济中心,亦是旴江医学的传承聚集中心。由明宁献王朱权和著名医家席弘的传人陈会、刘瑾以及清初三大医家喻嘉言等为主角,在南昌开摆百余年轰轰烈烈的传扬中医学术的“大讲堂”,医家云集,著书立说,广收门生。陈会授徒众多,24位传人中6人来自外省。宁献王朱权崇尚方术,命刘瑾将其师陈会的《广爱书》重校刊出,赐书名为《神应经》。由于宁献王的关注和倡导,使旴江席门针灸术得以远扬。喻嘉言,在南昌、苏州等地传徒授业,还大开讲堂,辩论新说,听者如云,培养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医学家。
可见,旴江医学,源远流长,随着旴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印刷、药业的昌盛,促进了旴江医学的繁盛,而旴江医学的繁盛亦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