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时珍写的划时代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养生学、营养学、甚至动物学、植物学都有客观的记录、精辟的分析与论述,四百多年了,这部书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影响深远。不过,当初《本草纲目》的出版却很不容易。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这部书,花费了二十七年的时间。万历七年(1579年),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的手稿来到南京,想找一家“书坊”(即现在的出版社)将这部书刻印出版。然而,由于当时李时珍没有什么名气,在书商眼里,他不过是来自湖北山区的一名乡村医生,而且,像《本草纲目》这样一部52卷的巨著,既不是适合市井口味的小说,也不是能让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工具书,出版后也不会成为热销书,所以,书商对李时珍拿来的《本草纲目》的书稿都不感兴趣,没有人愿意出版。
面对无人出版的窘境,最后,李时珍决定想一想别的方法。他到离南京不太远的太仓拜访了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不过,李时珍和王世贞只有过一面之交,当年王世贞在湖北出任湖广按察使的时候曾见过李时珍一次。世事变幻,当时李时珍也不知道王世贞这个大名人愿不愿意帮自己,只是想请王世贞为自己的《本草纲目》写一篇序,来提高《本草纲目》的身价。
王世贞是一个很有慧眼的人,他热情接待了李时珍,并认真听了李时珍对于《本草纲目》这部书的论述,且甚为赏识。但是,王世贞当时却没有答应为《本草纲目》写序,他要李时珍先把《本草纲目》的书稿留下来,他要认真读完全书后再决定是不是为这部书写序。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书稿在王世贞那里一放就是整整十年。王世贞认真阅读了《本草纲目》这部书稿后,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新春的元宵节,欣然为《本草纲目》写下了一篇洋溢着由衷赞誉的序言,称其为“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在序言中,王世贞还不忘向当时的“书坊”极力推荐这部书。这十年中,李时珍及其后人也没有停止对《本草纲目》这部书的不断完善。
由于有了王世贞的热情赞赏和大力推荐,默默无闻的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很快得到了书商的青睐。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草纲目》一书终于出版问世了,以后越传越广,有多种版本。(徐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