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施今墨的贡献影响着中医发展

  施今墨(1881年-1969年),原名施毓黔,字奖生。著名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祖籍浙江省萧山市坎山镇施家台门。

  施今墨于清光绪七年二月二十九日(1881年3月28日)出生,取名毓黔。13岁跟随舅父习岐黄之术,熟读古典医籍及历代名医著作,20岁左右已经通晓中医理论,可独立行医。1921年施今墨在北京宣武门内茄子胡同开办诊所,正式悬壶行医。1923年施今墨精湛医术已誉满京城,其诊所前车水马龙,求医者摩肩接踵。

  施今墨是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临床家,他是最早倡导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医学家之一;他重气血辨证,创立十纲辨证;崇尚脾胃学说,重视后天之本;精于组方配伍,创施氏对药。作为教育家,他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民国时期中医教育史谱写了重要的一页;其门徒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佼佼者,如祝谌予、哈荔田、董德懋、李介鸣、李辅仁等,均为当代中医学界之栋梁;其办学的实践为后来的中医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作为改革家,他素主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毕生致力于中医之革新。

  施今墨的贡献影响着中医发展的一个时期。他当年提出的许多发展中医的主张和建议,都已成为现实:中医有了自己的大学,中医有了统一的教材,也有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由于施今墨诊务繁忙,无暇整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祝选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均由其门人整理出版。

  他历任中医学社董事长、中医工会理事长、北平中医协会会长;“国大”代表和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教书育人 中西兼授

  为振兴中医,施今墨于1930年同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医药学校,翌年改名北平国医学院,萧龙友任院长,施今墨与孔伯华同任副院长。1931年再同魏建宏、刘肇甄、陈公素等人创立华北国医学院并担任院长,主办《文医半月刊》。学院初建在北京宣武门外盆儿胡同岳云别墅,招收学员40名。一年后,由于校舍不够用,迁至宣武门内大麻线胡同。1935年,施今墨应邀赴张家口为傅作义将军看病时,吁请傅将军拨款支持办华北国医学院,傅作义慨然应允。由于学员人数逐年增加,1940年,学院迁至宣武门外西砖胡同36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1935年后,华北国医学院每年招生,每届40人。该院办学长达18年,共招生17班次,入学人数636人,为北平及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中医人才。1941年,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成立。施今墨出任董事长,创办校刊《复兴中医》。此后,施今墨在北平、上海、山西、察哈尔等地协办或资助创办中医学院、中医讲习所、函授班、研究班以及用传统方式收授生徒多人,多渠道地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

  博采众长 独辟蹊径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临床实践,认为中医理论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施今墨说:“我辈中医从事临床时,所遇每一个病症,必须经过辨证的理论,科学的诊断,确效的方剂,本草的普选……”

  在临床上,施今墨不分中医、西医,不分经方、时方,只要利于治病,均随手拈来。施今墨的治疗思想和遣方用药,与金元四大家中的李东垣最为契合,在当世自成一格。由于来找他诊治的多为疑难怪病或久治不愈的顽症,为加强药力,照顾全面,施今墨处方往往药味众多,常见二三十味之多,但多而有制,配伍精当,主次分明,照顾全面,君臣佐使的安排法度严谨。即使为攻下之剂,也能令患者不觉攻下之苦,素以组方用药平稳而能除疾著称。其方药味虽多,但毫无繁乱冗赘之感,反倒彰显其华贵大方,非常人能及之气度,常令中医药界的行家交口赞叹。施今墨在处方上的风格,后人难以模仿,没有广博的理论素养和深厚的医学功底,贸然模仿,必不得要领,漏洞百出。

  施今墨的中医理论造诣很深。善于博采众长,既对经方收放自如,又长于时方的化裁,使用温病学派的方剂也得心应手。其处方多由古今数个方剂化裁而成,时用原方,时采其意,药味虽多而不乱。主次分明,配合巧妙,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往往数剂即见功效。

  施今墨曾为多位政界名流、社会贤达治过病。1930年,他应邀赴陕西为杨虎城将军治病,药到病除。1931年5月,张学良将军“腹泻如水,而且顽固的高烧折磨得他无法进食和入睡”,住进协和医院后,美国医生赫尔确诊为肠伤寒,用尽“当时最为先进的针剂药品,可是张学良的病情仍不见起色,到了6月下旬,他甚至身软骨痛,消瘦异常,几乎连起床进餐的气力也没有了”。延至7月,病情一度转危。部将劝他改用中医药治疗,延请京城名医施今墨,张学良首肯。北京协和医院是由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中华医学基金会创办的,连病历都是用英文书写,哪有中医的立锥之地。然而此病久治不愈,赫尔实在“难以交待”,于是“破例允许施今墨以中草药来作为西医的辅助”。从此施今墨每隔3天来协和医院为张学良诊脉处方。“施今墨采取中医疗法效果显著”,到了8月,“张学良已能起床并下地行走了”8月下旬,张学良的病情大有改善,进入恢复阶段。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张学良中断疗养,投入军务。何香凝、溥仪等都多次延请施今墨看病,经他治愈的普通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施今墨十分擅用“对药”,世称“施氏对药”,亦称“药对”。祝谌予随他学医时,发现老师处方中往往是双药并书。如老师根据前人方意,制订清解药对:豆豉伍山栀、芥穗,薄荷配银花、连翘,麻黄伍石膏,黄芩伍芥穗等,临床使用时得心应手。祝谌予留心收集,整理出100多对药,向老师请教。施今墨说,阅读古方书时,他发现古方中有许多起关键作用的药物,往往成对出现,或一寒一热,或一升一降,或一气一血,或一散一收……有的互相配合,增强疗效,有的互相制约,防止偏胜,非常符合中医“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原则,起到正反双向调节的作用。

上一篇:中医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

下一篇:让身体健康地出汗 走向健康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