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改变医学的着眼点 明理才能行远

  “恒者行远”是某品牌轿车的广告语。笔者理解为:追求永恒的真理,才可以走得更远。

  “智者明理”是笔者根据《汉书·艺文志》收录的《方技略》中“拙者失理”,反其意而成。

  对于医学,什么才可以称得上永恒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医生深思的问题。

  改变医学的着眼点

  有人讲,医学是治病的学问,医学的对象是病。但病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医学是针对疾病的话,如何可以称得上永恒呢?

  换个角度,把医学定位于研究人体的正常状态、帮助偏离正常的人恢复正常状态的学问,是不是就可以和永恒联系起来了呢?

  如果医学的着眼点在病,那么医生的工作便会定位在“见招拆招”、被动地应对万千变化之病状,“努力找病”,被动应对的窘境,东挡西杀,却猝不及防。

  而把医学的着眼点转变为人,那么医生的工作便会定位在“无招胜有招”、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人为本”的境界,主动防患,放眼长远,自然淡定从容。

  于是,笔者经常讲“万病从健康论治”;治疗就是使人体恢复和保持健康状态;医学应该围绕着“以人为本、长治久安”来进行。

  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讲,这似乎是无庸置疑的事情。但是落实到临床,将临床的每一个细节都提升到“健康”的策略层面来,在临床医生那里却理解、认识得不够。

  明理才能行远

  “恒者行远”体现在医学上,是把健康、稳定、和谐、正常、根本等与永恒相关的词语当成医学研究的主旋律。只有这样,医学才可以永恒地行进,而不是忽东忽西地“打摆子”。

  具体到治病上,只有把恢复正常、维护健康、防患未然等与永恒相关的词语体现在治病的每个环节,才可以针对每个患者达到“越治病越少”,而不是“越治病越多”的目的(一边“治病”一边“致病”,“越治病越多”的状况在基层很常见)。

  如何才能让医学和医生向着“恒者行远”的目标改进呢?

  笔者以为,舍却强调“明理”之外别无他法。明理即:不仅要减轻症状,更要明白症状发生和减轻之理,要能够准确判断症状对于人体的积极意义,从而在增添或减轻某症状时选择合理的权衡点。不仅要速效,更要长效;不仅要关注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短暂不适,更要关注人体的长治久安;不仅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治疗的作用,更不能忽视“疾病从本质上是自愈”的思想。

  笔者认为,要使医学和医生“恒者行远”,需要医学教育和医生培养中重视“智者明理”。

  医都不应失理  以愈为剧 

  《汉书·艺文志》载“医经七家”云:“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大意是:医经派的医家,主要是探索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的核心机理,通过对于正常和异常的分析来阐发各种疾病的本质原因,进而求得生命和死亡的规律。通过这些机理的研究,来使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治疗手段发挥最好的作用,让各种药物调配到适当比例。最恰当的药剂比例、手段配合,能互相促进发挥最佳作用,取得的效果好比磁石吸铁一样。而如果是技术拙劣的医生“拙者失理”的话,就会导致“以愈为剧,以生为死”的后果。

  在这里,笔者主要想讨论的是“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一句。一些书中解释为“技术拙劣的医生违背医理,把容易治好的轻病治成了重病”。

  但笔者的理解是:不关注(或不知道应该关注)医理的医生,在出现对人体有利的治疗反应时,错误地判断,反而让治疗向不利于患者长远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理解是否符合文章的原意,需要医古文专业的学者来判断。而作为一名临床临床工作者来讲,这样的解释是有现实意义的。

  拙者失理,以愈为剧!

  为什么不能理性地判断?为什么不能“以人为本”、从患者的长远利益出发来判断症状的意义?为什么医学经常被“对症治疗”所左右?为什么医学貌似越来越发达、而疾病却越来越层出不穷、越来越复杂呢……一切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于一句,“拙者失理”。

  比如发热,明明都知道大多数发热是对人体长远健康有利的,但更多的医生还是会为能迅速“压制”眼下的发热而沾沾自喜。而当今的医学还没有从“明理”的角度去认识,对这种盲目的“对症治疗”说“不”!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益于笔者团队对于“发热”的适度纵容而重新获得了健康。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人体“烧一会儿”,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如果在肯定没有恶果的前提下,发热便会把患者的自愈能力唤醒、激发出来,从而为治疗创造条件、扫清障碍,我们把这样的治疗策略称之为“发热诱导疗法”。

  对于发热,笔者的团队正在以“正视发热”、“珍惜发热”、“感激发热”、“享受发热”、“创造发热”等为思路,做一系列的研究,希望这种对人体自然之理的探求会给同道以启发。

  健康和正常,对于“以人为本”的医学来讲一定是永恒的、没有丝毫差错的课题。投入这种医学,以研究人体健康、维护正常稳态作为毕生追求的人,笔者之称为“恒者”。

  笔者经常会讲到一句话:“聪明不等于智慧;方法不等于方向……正如杨康不等于郭靖。”

  “恒者行远”,关键在于“远”,其优势在于高瞻远瞩。落实到临床上,便是为了患者更长久的健康而努力,而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短期疗效。如此看来,“智者”是“恒者”的前提,只有先靠近“智者明理”,才有可能做到“恒者行远”。

  “万病从健康论治”,看似简单,看似每个医生都可以懂。但只有真正让医生的思维不只纠缠于疾病的表现,治疗的目标不再是掩盖和消除症状,而是真正地把健康和正常当做己任,那将是患者之福。如此,医学将进入“越治病越少”的时代;如此,医生便都可以成为追求“恒者”的“智者”了。谨以此文,与同道共勉。 

上一篇:张介宾 大医情怀

下一篇:经行嗜睡中医详解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