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虽精通西学而致力国学研究,其称“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历上下五千年不同医学流派,数百医家撰著的医案专书当在千种以上,这是中医药学一份宏富的宝贵的临床医学资料,多是第一手的本底,融汇了撰著者的心血与经验,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晚近由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及其学术继承人张京春博士主编的《清宫医案精选》即将出版,实为推动中医临床医学复兴的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陈先生积30余年的时间从事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的整理工作,至今已陆续出版了《清宫医案研究》等6部专著,又于2009年集6部专著汇著成《清宫医案集成》,是书荣获2010年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具有辐射医学成果与保留档案原件的医学与史学价值,为后辈学人崇敬。为了贴近临床各级各类医师,体现古为今用,赋予时代精神,凸现实用性,在既往“整理”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析系统知识库技术,以临床学科为纲,以病证名称为目,对医案、医方进行分类编排撰写,便于读者阅读与应用。本书可贵之处一是每种病证医案之前对沿革与整体特点做了梗概介绍可启迪读者研习;再一是“评注”融入作者心得,由证及理、以法涵方、遣药取效,或有可吸取的经验教训,读后令人感奋,对临床医学进步多有裨益。
陈可冀先生是当代的医学家、中医学家、教育家、临床家,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福建医学院,是我的师长辈。我与陈先生近距离的接触是在文革后期重庆黄星垣先生组编《实用中医内科学》的时候,届时陈先生是此书的主编之一,多次编委会议聆听先生对中医内涵与学术建设的新见解,颇受启迪。其后曾读过先生的论著,尤以200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的《陈可冀医学选集》,较为系统地学习先生的学术思想。还有参会期间听到过先生随岳美中老前辈学中医的故事。深感先生以开放的姿态与宽阔的视野著书立说,总以融通中西医学志在提高诊疗水平惠及民众为己任。回忆我自20世纪60年代毕业后追随沪上名医严二陵先生门人董建华院士习医临诊,拜师后补上庭训养成教育,为适应医学发展的趋势,送我去协和医院进修与协作两年余。又在1965年曾随廖家桢先生针对内科急症做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自1984年至1998年间在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行政负责人,双肩挑从事临床与临床医学基础研究过程中,多有王玉川先生帮助与指导,力主东学西学兼收并蓄,中医西医融通共进,重视传承然必须在传承基础上创新,总以提高临床疗效“惠民”为要务。回顾恽铁樵、陆渊雷先生通西学而致力中医,对孟河学派及上海中医学派的形成发展奉献良多。当今已进入大科学高概念时代,陈先生对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广兼容,从临床医学诊疗、科技、教育方面做了重要工作,尤其对学位授予学科建设的贡献居功至伟。近期中国中医科学院立项开展百年中医史(1911~2011)研究,缘于1929年旧政府时期的废止旧医案,引发中医中药工作者强烈反对,老一辈中医奋力抗争,为中医求生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的贡献,做为晚辈要承接继承历史的重任,应懂得尊重前辈们忠诚中医的感情,永远不忘为求生存付出的辛勤劳作。然而今天有政府的积极扶持,民众的拥戴,科学家们对人文与自然交融的中医药学科学性的首肯,我们进入到谋发展的新阶段,为此必须调整与变革学科方向,以健康医学为核心,弘扬临床医学的精髓,在惠民的同时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面向世界。
去年秋季陈可冀老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建设会议上演讲时指出:期许中医学人以入世的精神做事,以出世的心态做人。这番话使与会者感受至深至切。概言之,入世则是儒家有为而无不为要敢担当拿得起;出世则是道家常知足看得开能恬淡虚无有利于身心健康。可见陈先生主张儒道两家兼备而求其用。我认为,今天已是日显世界性道德滑坡、急功近利的时代,以金钱为轴心的价值观大行其道。何以救世?有人提出弘扬东方文化,也就是以孔圣为宗的儒学。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文化应该是以一源三流的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诸子百家,儒学为主体吸收外来的佛学,直至将其本土化后,形成的一源三流,其更多强调的是做人,当然做人离不开做事。论及儒释道的“道”的本旨,应着眼于求同,即三者在新心学方面关乎做人做事的共性,进而规范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孔周以降诸子对“道”之内涵皆有发挥,然多源于孔而又别于孔。通过剖析儒家论“道”的思想,结合学科特点,领悟做人治学之道愿提出以孔儒思想为主体,兼读老庄与佛学,理解法家之学,取其优质相互融通;以非杂而求其用,用必获益有效地思想作为做人治学之指南。
值此《清宫医案精选》一书涉脱稿时,陈可冀老师邀我作序,实为对学生的鼓励。有感于书稿对学科进步的影响,将提供临床医师参考与文献学史学研究者的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联系入世、出世与当今学风存在的问题,理应提倡文化自觉,因此就解“道”传“道”略抒己见,愿与同道共勉。谨志数语乐观厥成。